文章

察吏治得失 明组工规律

发稿时间:2022-04-15 11:06:55
来源:“走看社会”微信公众号作者:刘德中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26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在《求是》全文发表了。这次学习的主题是中国历史上的吏治,目的是了解我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一些借鉴。讲话近5000字,具有深切历史感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是成长的捷径。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在对台讲话中用了这三天的说法。

  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毛泽东同志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重视、研究、借鉴历史对我们丰富头脑、开阔眼界、提高修养、增强本领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历朝历代都重视官吏选拔和管理,“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吏治方面的真知灼见习近平总书记用了6个典故。其中韩非子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是多次提及的,诸葛亮的“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也是非常有深意的,不能因人设事。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了士人希望得到机会的心情,是己亥杂诗中的一首。马上又到己亥了,希望我们有不拘一格的实际行动振奋人心。

  二、我们今天怎样用人

  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我们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总书记讲了4点。

  第一,严把德才标准。德才兼备,方堪重任。选人用人重德才,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通则,区别只是德才的内涵不同而已。我们党历来强调德才兼备,并强调以德为先。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干部在这些方面都要过硬,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过得硬。选拔任用干部,首先要看干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坚定不坚定。

  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是政治关的“5个是否”: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否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这里又引了司马光的“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政治品德不过关,就要一票否决。

  把好政治关并不容易,古人说“识人识面不识心”。我们查处的违纪违规的领导干部大多是政治上的两面人。总书记指出,一些政治上的两面人,装得很正,藏得很深,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要高度警惕“四种人”:那些人前会上信誓旦旦讲“四个意识”、高调表态,而私下里却妄议中央、不贯彻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人;口口声声坚定“四个自信”、信仰马克思主义,而背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态度暧昧、立场不稳的人;高谈阔论国家前途命运,而背地里却一遇到个人名誉地位就牢骚满腹、怨恨组织的人;领导面前卑躬屈膝、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在下属和群众面前却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人。

  总书记指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既听其言、更观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里,把好政治关要“5看”:看政治忠诚,看政治定力,看政治担当,看政治能力,看政治自律。

  总书记还指出,干部队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他提到,有人不懂网络规律、走不好网上群众路线、管不好网络阵地,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这对于宣传思想领域有些高级干部特别具有针对性,那些简单粗暴、依靠“锯箭法”过日子的干部难以为继了。总书记指示,要把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干部及时用起来。这样的人在社科院以前有很多被边缘化的。

  第二,坚持公正用人。用人以公,方得贤才。公正用人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组织路线上的体现,应该成为我们选人用人的根本要求。总书记指出,公正用人公在三个方面。

  首先,公在公心。公心,归根到底是对党、对人民、对干部的责任心。有了公心,才能有识人之明、举贤之胆、容才之量,才能做到唯才是举、任人唯贤。总书记也了解,有的地方有的单位,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长期被冷落、受排挤,一些投机钻营的人却屡屡得势、顺风顺水,这样肯定是出了问题。必须使干部有全身谋事之心而无侧身谋人之虞。

  其次,公在事业。这段话也很好,值得反复品味。我们是为事业而用人的,不能凭领导者个人亲疏、个人好恶来取舍,也不能一味平衡照顾、论资排辈、降格以求,更不能把职务作为私相授受的个人资源。用错一个人特别是用错关键岗位的领导人,对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出发选干部、用干部,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人岗相适,做到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最合适就选什么样的人。

  最后,公在风气。“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是格格不入的。有的人搞个人说了算,征求意见、集体讨论有名无实,组织程序只是走走过场。我们要做到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把政治生态搞清明。

  第三,拓宽用人视野。把方方面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需要打开视野、不拘一格,充分盘活干部资源,把干部队伍和各方面人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人才难得,轻视不得,耽误不得。总书记希望不再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叹。我们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配置人才。

  第四,激励干部积极性。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是更好促进事业发展。严管不是把干部管死,不是把干部队伍搞成一潭死水、暮气沉沉,而是要激励干部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把严管和干事创业分割开来、对立起来,把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归咎于从严管理,这是不对的。从严管理干部是对干部真正负责,干部要领悟到党组织的良苦用心,习惯于在严格管理中工作生活。

  三、用什么样的人

  党的干部要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要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选拔任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真正负责。组织也要敢于担当,要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干部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敢抓善管、精准施策,体现组织的力度;也是一门艺术,要撑腰鼓劲、关爱宽容,体现组织的温度。洗碗越多摔碗的几率就会越大,我们要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现在基层干部说“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要有个章法,把基层从提供材料的忙乱中解放出来。

  吏治腐败更是我国历代王朝走向衰亡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党的各级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同历史上的官吏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的干部管理同历史上的吏治也有重大区别。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