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发稿时间:2018-11-20 15:08:43
来源:人民日报

  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1月2日上午,山东省委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代表的意见建议。山东如何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机遇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推动其行稳致远?记者为此专访了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

  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山东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

  刘家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再次宣示了我们党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坚定立场。习总书记说,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讲得非常知心、贴心、暖心,给人以坚定的信心和无穷的力量。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不是“我们”和“你们”的关系,都是自己人、一家人,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支撑力量和重要发展基础。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这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上,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十分清醒、十分坚定,任何时候都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牢不牢固、“两个维护”坚不坚定的重要考验和现实检验。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民营市场主体已达900多万户,占市场主体90%以上。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投资、70%以上的税收,是山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推动创新创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

  民营企业始终处在改革开放前沿,山东在全国叫得响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等,都蕴含着民营企业的创造力,活跃着民营企业家的身影。最近,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评选出“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山东有4位企业家光荣入选。民营企业的活力直接反映了市场活力,像临沂商贸物流城,“买全球卖全球”,就是民营经济活力四射的典型。

  我体会,民营经济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山东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家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山东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问: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有的民营企业家形容为遇到“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山东是如何帮助民营企业脱困向好的?

  刘家义:从山东情况看,民营企业面临“五难”:融资难、降成本难、要素保障难、创新难、知识产权保护难。省委省政府正全力解决这些难题,推出了一系列能感知、有温度、见效果的政策举措。

  去年下半年,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10条意见。今年以来,又密集推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45条、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42条,陆续推出15项制度创新项目,出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方面政策举措实施意见。这些“真金白银”的举措,就是为了促进实体经济和企业创新发展,有些政策已经初步见效。

  今年上半年,省委实施了领导干部联系帮包企业制度,由省委常委带头,每名省领导至少联系一个重大项目、帮包一个重点企业,一级带一级,设身处地为企业排忧解难。前些日子,我们组织了“千名干部下基层”,目的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让民营企业与政府联系更加便捷,我们正在推行“政商直通车”,公布从乡镇到省级领导的服务电话和信箱,畅通企业诉求渠道,建立快捷高效帮办机制。省委相继召开开发区改革、地炼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电解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邀请了不少所涉行业的民营企业家座谈,帮助其解决困难的同时,也发现行业共性问题,为我们制定政策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政策落地生根,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我在调研中听到企业反映,“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为此,我们正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避免“抽屉政策”,让“好政策”落地见效。一方面,督促各级各部门加强政策执行力,在操作上细化实化到位,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的阻隔;另一方面,加大政策的宣传解读,提高政策知晓度,通过上门宣讲等方式,把政策直接传递给企业。

  问: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钱紧、地少、人才缺”的共同难题。山东是如何为民营企业提供要素保障的?

  刘家义:这需要通过政府创新和企业挖潜,把企业的内生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政府的外部推力结合起来。我们正在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痛点”,开出不同“药方”,“一企一策”解决问题。

  在解决融资难问题上,我们已经出台一些政策,比如对无不良信用记录、纳税信用级别达到标准的小微企业,可发放“银税互动”贷款等。定期开展政银企对接,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把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落实好。必要时可以依法利用政府资源,通过基金投入等方式,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目前,我们正在研究组建政策性救助基金,依法依规帮助关键重点民营企业纾困解难。

  在解决土地问题上,只要是真正的大项目好项目,可实行“点供”,也可以实行省市县联供,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从今年10月1日起,制造业用地的使用者,可在规定期限内按合同约定,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

  在解决人才问题上,发挥企业引才聚才的主体作用,政府提供机制和政策。最近我们推出一项政策,允许重点中小企业以不超过15%的工业用地,建设研发中心、单位租赁住房、人才和职工周转房。

  问:民营企业家对营商环境格外看重。请问,山东在构建良好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家义:山东正全力抓好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还相继举办全国省级山东商会会长座谈会、全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大会、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外交部蓝厅全球推介、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孔子文化节、首届儒商大会等重大活动。

  当前,我们正在做好四件事:一是对标世界银行“企业营商环境指标”,对各地市开展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倒逼营商环境改善;二是营造尊商重商的社会环境,破除“官本位”思想,在全社会培育创新创造、尊重企业家的土壤;三是把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克服困难、创新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围;四是探索建立政商关系“亲”和“清”的机制,由省纪委监委牵头,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划清“安全区”,鼓励干部大胆服务企业、与企业家正常交往。(记者 徐锦庚 潘俊强)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