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大党建统领 大联动治理 全力打造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

发稿时间:2018-08-31 15:16:52
来源:中国改革网作者:徐文光 中共衢州市委书记

  【编者按】:2018年8月31日,由法制日报社、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衢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新时代“枫桥经验”论坛在浙江省衢州市召开,本文为中共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主要演讲内容。

徐文光   中共衢州市委书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今天大家一起共同探讨新时代“枫桥经验”,我感到特别亲切,对我来说有特别意义。

  20年前,我就在枫桥镇担任党委书记,那段难忘的人生经历至今历历在目。我理解,“枫桥经验”的本质是党的群众路线,精髓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核心是解决基层党委政府与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断层问题。这么多年来,“枫桥经验”仍然历久弥新,开枝散叶到基层治理的里里外外、方方面面,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中彰显了独特优势,发挥了独特作用。需要看到的是,无论环境形势如何变化,方式手段如何创新,“枫桥经验”的本质、精髓、核心始终是一以贯之的,可以说这就是“枫桥经验”的“初心”。

  在余杭区工作时,我们探索构建“党建+基层治理”模式,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支撑,在服务保障中泰九峰垃圾焚烧项目落地、乔司拆违、G20杭州峰会等实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衢州,我发现我们真的非常幸运,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先后8次到衢州考察调研、指导工作,其中就专门对基层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关键在于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基础;贵在强化服务和管理,夯实群众基础”。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断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设计、制度设计,努力做实做细做深做优基层治理这篇大文章。

  我从乡镇到县到市一路走来,从未停止过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和探索。可以说,这套系统形成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从镇域到县域再到市域逐渐演进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向新的高度、广度、深度不断拓展的过程。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做深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党建+基层治理”两大文章,通过“制度设计+技术支撑”,着力构建以“四大五加”【大党建统领、大联动治理、大数据应用、大融合推进,“网络+网格”“线上+线下”“制度+技术”“公转+自转”“共性+个性”】为主要内容的体系架构和“主”字型运行架构,加快形成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人防物防技防“三防齐抓”、共建共治共享“三共并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全力打造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为“中国之治”的基层之治提供标准、方案、样本。具体展开来讲就是:从“三”到“王”到“主”,“三”加一竖变“王”,“王”再加一点变“主”。“三”是“三个三”基层党建工程,主要是实施“三大主体工程”,即落实乡镇(街道)主体责任、发挥村(社)组织主体作用、激发党员群众主体意识;推进“三个全覆盖”,即组团联村全覆盖、网格支部全覆盖、党员联户全覆盖;运用“三大指数”,即乡镇(街道)党(工)委的服务指数、村(社)党组织的堡垒指数、党员的先锋指数。再是“王”字型运行机制,主要是以县(市、区)为“顶线”、乡镇(街道)为“中线”、村(社)网格为“底线”、信息集成平台和联动指挥平台为“竖线”。最后再到“主”字最高标准、最高境界,走好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真正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我们认为,“党建统领大联动+智慧应用大联动=基层治理大联动”。在推进基层治理改革实践中,我们有四点体会,高度浓缩之后就是四组词,32个字——党建统领、贯穿到底;资源整合、力量打通;共生共荣、共享共治;大战大考、实战检验。借此机会,我向在座的各位作一简要汇报:

  第一组词——党建统领、贯穿到底

  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党建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抓强了就是战斗力。我们有深切体会,不在抓党建上下苦功,必然会在其他工作上吃苦头。实践也告诉我们,党建绝不是风花雪月、无病呻吟、自娱自乐的副业,抓党建更不是做虚功,党建是“牛鼻子”、是“金钥匙”,党建、发展、治理要成为“一张皮”。我们党建统领基层治理这套体系,最核心的是坚持“党建统领活的灵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

  从“三”到“王”到“主”,“三个三”基层党建工程是关键、是核心、是灵魂、是基础,是强大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三三得九,九九归一,“一”就是党建统领活的灵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其中,“三大主体工程”重在解决“责任在谁、谁来落实”的问题,是基层治理的“牛鼻子”;“三个全覆盖”重在解决“怎么落实、落实什么”的问题,是基层治理的“主载体”;“三大指数”重在解决“怎么考核、谁来考核”的问题,是基层治理的“指挥棒”。

  目前,中组部已经把衢州列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我们着眼于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从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入手,制定出台“周二无会日”、组团联村(社)服务、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建设、党员“1+N”联户等10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一揽子的配套制度体系。这里,我想重点向大家汇报一下“周二无会日”。一是为什么要提出“周二无会日”?①基层网格还没有做深做细做实做到位。②各种力量下放到基层很多,比如生态指导员、农村工作指导员、“第一书记”等等。这些力量参与驻村指导工作缺乏一定的规范。③资源力量下放后对基层干扰多,让基层苦不堪言。④驻村干部普遍存在四个问题:下不去;不敢下去;下去后不敢面对;面对问题不会解决。二是“周二无会日”干什么?“周二无会日”实际上也不是简单的“不开会”,而是把会开得更活,开到基层一线、开到田间地头、开到网格支部、开到党员群众家里,让“会议”更接地气、更有温度。这一天同时也是“网格支部活动日”“党员固定活动日”,也可以是“民情沟通日”“乡贤议事日”“中心工作克难攻坚日”,还可以是市领导“六个一”联系日。总的一条,就是先下去、再做实。三是现在效果怎么样?我们建立了一周一督查、一周一通报制度。从督查情况来看,一次比一次好。据连续三个月督查统计,全市乡镇干部组团联村4422人,村社两委入格9613人,发现和受理问题3.1万余个,已解决2.75万余个。应该说,“下去”我们已经做到了,关键是如何进一步做实。接下来,我们将以解剖麻雀的形式,一个一个乡镇、一类一类乡镇督查,从铺面转向压实,从形式转向内容,真正做实做优。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我们深刻体会到,基层党建必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必须“虚功实做、以虚促实”、必须“一根红线、贯穿到底”。我们不仅告诉党员,更告诉广大群众,党员的精神回来了,党员就是先进,党员就是模范,党员就是可以腰板更挺!我们坚信,只要锲而不舍地走下去,党建统领必将彰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迸发出更加强大的战斗力!

  第二组词——资源整合、力量打通

  资源整合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力量打通是形成合力的关键所在。我们注重强化互联网思维、弘扬互联网精神,统筹整合联动、跨界打通融合、扁平一体高效,做到系统集成、整体推进。在党建统领基层治理这套体系中,最关键的是推进智慧应用大联动,通过“制度设计+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王”字型的基层治理运行机制。“王”字型,就是“三横一竖”,顶线中线底线竖线四条线,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一幢房子、三层楼、一部电梯。

  “顶线”代表县级资源力量,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全市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国土、规划等部门共1000余名派驻人员下沉为乡镇(街道)“平台干部”,每个乡镇(街道)平均派驻10名。职能部门下沉到乡镇(街道)“四平台”的人员力量实行“双重管理、属地为主”,年底考核以乡镇(街道)为主。

  “中线”代表乡镇(街道)资源力量,条块联动、块抓条保,属地统领、捆绑考核。我们以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为载体,提升乡镇(街道)统筹协调能力,形成统一指挥、联合执法、联动治理的新模式,着力破解乡镇(街道)“看得见的管不着”,职能部门“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问题。【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重点是把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向乡镇延伸,形成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工作平台。通过不断总结提升完善,目前我们衢州版的“四个平台”实质上已经融合成“一个平台”,形成了强大合力。】

  “底线”是村级资源力量,深耕网格、做实网格,一长三员、四力共用。我们紧紧抓住重心下移和深化基层这个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在做实“底线”上下功夫,以组团联村、网格划分、网格支部、一长三员、党员联户、考核考评”等“六个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推动与规范社会秩序、执法法律法规、服务民众生活相关的管理资源下沉到底,确保全科网格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地落实。全市所有村(社区)共划分网格4174个,成立专业市场等各类专属网格140个,建立以村(社)“两委”班子成员为主体的网格员队伍,实现县乡下沉力量、村级组织力量与网格力量双向打通。由乡镇(街道)统一管理的38099名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入格组团成员遍布其间,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事在网中办、人在格中走”的工作格局。

  “竖线”是线上线下联动指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竖线”就像一部电梯,把顶线、中线、底线这个“三层楼”打通。我们重点借助“雪亮工程”“城市数据大脑2.0”等技术支撑优势,搭建信息集成平台、联动指挥平台,形成了“县里大联动中心+乡镇综合指挥室+四个平台+全科网格”的技术链条,线上线下、制度技术、网络网格、系统集成、整体联动。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我们深刻体会到,基层治理从外延到内涵、从现象到本质、从制度到技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王”字型的架构使得整个体系条条相连、块块相通,真正形成了回路闭环,让大党建统领大联动治理真正“联”了起来。我们坚信,只要锲而不舍地走下去,这套体系必将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完善!

  第三组词——共生共荣、共享共治

  互联网姓“共”,核心要义就是互联互通、共生共荣、共享共治;共产党的初心是为老百姓打天下,共和国的初衷是让人民当家作主。两者是一致的。“王”字加一点就是“主”字,这是基层治理的最高标准、最高境界。我们党建统领基层治理这套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了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们衢州主要干了两件事。

  一件事是全面推广“村情通+全民网格”的治理模式。这里面也是有故事的,龙游县东华街道张王村以前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乱村”,干部群众严重对立。村支书袁平华上任后,分析错综复杂情况的背后,他认为就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老百姓不知情、不参与。然后,他就在手机上开发了一个“村情通”软件,把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装进去,就好比是一个线上的“行政服务中心”,动动手指、指尖办事。如今的张王村,干群和谐、村庄和美、村民和睦,完成了从“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到“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的华丽转身。现在,“村情通+全民网格”的治理模式已经在衢州全面推广、遍地开花,如柯城区“村(社)情通”、衢江区“钉格通”、常山县“慢城百事通”、开化县智慧党建综合治理系统等等。我们说,这就是真正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米”,让一米阳光照亮和温暖千家万户。

  另一件事是大力推广“红色物业联盟”。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小区病”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管理的一块短板,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把构筑“红色物业联盟”当做是社区治理的“牛鼻子”。所谓的“红色物业联盟”就是“网格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业主+各类社会组织”,核心是把党员干部在社区党组织和机关党组织双向打通,双报到、双认领,从治“十二乱”【不乱停车、不乱搭乱建、不违规装修、不乱丢垃圾、不乱堆放、不乱晾晒、不高空抛物、不乱遛狗、不乱养畜禽、不毁绿占绿、不侵占公共资源、不损坏公共设施】、缴纳物业费入手,建立干部八小时以外的信用记录平台。现在,全市已有600多个机关党组织、万名党员进社区、进小区、进楼道,双报到、双认领、双服务,形成了一股浩浩荡荡的“红流”。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我们深刻体会到,要达到“主”字最高标准、最高境界,就必须要走好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真正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我们坚信,只要锲而不舍地走下去,人民群众必将看到更多的变化,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四组词——大战大考、实战检验

  我们经常讲,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关键是在真用上,落实到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党建统领基层治理这套体系,归根结底就是要用于推进中心工作、破解难点问题上。反过来也是实战练兵练武,对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一系列工作机制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制度成果,落实常态长效,实现长治久安。

  现在,我们已经从党建统领基层治理这套体系中尝到了甜头。柯城区斗潭危旧房拆迁、高铁新城征迁,衢江区城中村拆迁,常山县“一户多宅”整治等等,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实战考验,已经彰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高铁新城征迁中,充分发挥组团联村作用,形成一个乡镇打仗、多方力量支援、全区联动作战“百团大战”的攻坚态势,仅用3个月时间就高效平稳地完成了12.6平方公里土地征收任务。在农房整治中,通过“网格支部+红手印”,党员按下“红手印”,竖起带头拆违治乱的旗帜,唤醒党员,唤起群众,唤醒了公平正义。柯城区15个乡镇(街道)的1170名村(社)主职、两委干部所涉违建和附房实现全面清零。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我们提出了要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特别注重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全面发动、全民参与,由点到面、以小见大,让每个市民都成为“文明眼”、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参与者。【目前,衢州的注册志愿者数量已超过43万。全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市民的满意度问卷调查中,我们是全省最高分。】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我们深刻体会到,党建的作用就是“三个用来”:党建是用来统领基层各项工作的;党建是用来为中心工作服务的,特别是用来克难攻坚的;党建是用来充分体现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我们坚信,只要锲而不舍地走下去,这条道路必将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我们创新构建党建统领基层治理这套体系,不是就党建抓党建、就治理而治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深入实践“四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来实现“四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四权”【知情权、表达权、选择权、监督权】,强化“四治”【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四基”【基层组织、基层政权、基层基础、基层治理】,从而推动基层治理的网络化、网格化,扁平化、一体化,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促使我们的工作从突击运动变常态长效、事后变事前、治标变治本、被动变主动,最终实现管理变治理、民主促民生。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历史的人干历史的事。改革的最高境界不是为改革而改革,也不是为一个地方而改革,改革的最高境界是可复制可推广。我们提出打造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就是把衢州放入全国坐标体系中来考量,积极为中国的基层治理探路,为“中国之治”的基层之治提供标准方案样本。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衢州基层治理的探索实践,是一个持续深入的过程,有待不断丰富完善、经受实践检验,也迫切需要在座各位为我们提供指导帮助,让这项工作更有高度、更有力度、更有广度、更有温度,真正把衢州建成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真正为“中国之治”的基层之治提供衢州标准、衢州方案、衢州样本!

  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