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从改革成功看中国治理的机制优势

发稿时间:2018-06-04 13:57:24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周望

  中国的治国理政事业,既在宏观层面具有“大气”的体制优势,亦在中微观层面具有“精巧”的机制优势。这些机制性优势,在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在丰富的改革实践尤其是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一些持续性长、遍及性广、活跃度高的技术性机制,成为各个改革领域在不同改革阶段取得源源不断成功的重要保障。

  这些技术性机制各自拥有相对特定的运行逻辑及功能,它们形成了一组“机制模块”,与“制度模块”一起共同作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柱。这其中的三个关键机制——领导小组机制、试点机制、督察机制,分别集中代表了中国改革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

  领导小组机制,把职责各异的部门汇集到一起,化解分歧、共同发力

  领导小组作为改革的一种组织领导机制,以“聚力”的作用方式支持改革事业,即根据改革主题的属性及内容,将有关联的组织要素集中聚合到一起,共同承担、协作处理改革事项。在领导小组正副组长的“高位推动”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分头去办”,全方位地为改革工作贡献力量。

  美国有学者对中国的决策体系作了一个非常流行的归纳,那就是所谓“碎片化权威主义”,即中国决策体系内部呈现出高度“碎片化”特征,决策权被纵向各个层级、横向各个领域的部门所分割开。这实际上是将长期观察欧美国家决策过程中种种“扯皮”“利益博弈”现象所形成的理论视角,“习惯性”地投射到对中国决策实践的分析当中。

  事实上,中国的决策相当高效,这也是欧美政治家经常羡慕的一点,显然他们的感受比起研究者更加贴近现实。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中国决策者很善于通过领导小组这样的议事协调手段,把职责各异的部门汇集到一起,化解分歧、共同发力。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型医疗体制改革等重大决策、重大改革过程中,都能够看到对应领导小组的“身影”。领导小组机制为跨领域、跨部门的改革提供了极佳的意见表达、共识整合平台。

  试点机制,能够有效降低制度变迁的风险系数,增强改革状态的“可控性”

  试点作为改革政策的一种渐进性实施机制,以“稳中求新”的作用方式支持改革事业,实现了对渐进性改革策略的操作化。通过“从局部到整体”的逐步铺开过程,试点机制能够有效降低制度变迁的风险系数,增强改革状态的“可控性”。改革工作所难于兼得的稳妥性与创新性,通过试点机制极好地融合为一体。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没有现成的方案可循,二是超大型国家所带来的高风险。这一方面决定了中国不可能采取“休克式疗法”,并不追求改革事业的“一步到位”“毕其功于一役”。另一方面也要求中国改革者开发运用适合于自己的改革策略与技术,通过挖掘内部潜力,自行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政府通过开展类型丰富的改革试点,很好地应对了这一挑战。从最早的小岗村试验、开辟深圳特区,再到自由贸易试验区,有改革必有试点,试点已成为改革的同义词。在试点中探索并测试适合于自身的方案,而不是听取各种未经验证的域外理论贸然行动,进而通过逐步推广的方式实施新政策,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各个领域的改革工作,几乎都是以试点、试验的名义和形式展开,“试点先行、逐步推广”成为了中国改革的基本操作程序。

  督察机制,从改革决策的“最先一公里”出发,打通关节、疏通堵点、破除阻力、提高贯彻质量,一直推进到改革阶段的“最后一公里”

  督察作为推动改革措施落实到位的一种促进机制,以“全程跟进”的作用方式支持改革事业,确保改革决策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地生根”。督察机制从改革决策的“最先一公里”出发,打通关节、疏通堵点、破除阻力、提高贯彻质量,一直推进到改革阶段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确保最高决策能够保质保量地落实到地方和基层,从古至今的治理者们设计并实践了各种方法,但都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一直在困扰着改革时代的政策落实,中国的改革者们最初对于这一难题亦没有特别好的解决办法。然而通过不断摸索,逐渐形成了督察这一推动政策执行的有效模式。决策方案出台后,决策者直接派出督察组专门跟进、实时督促政策执行,实质上践行了公共政策理论中所设想的“决策与执行一体化”。作为该理论诞生地的欧美国家实行“公务员中立”,政府文官们可以“有理有据”地拖延执政党、议会的各种决策的执行进度。而中国实行的“党管干部原则”,恰好为决策与执行的贯通性提供了组织基础,对于推进政策执行具有充分优势。

  改革机制的链接成型:领导小组负责决策部署、试点担当探路摸索、督察展开实时跟进

  随着改革的系统性越来越强、攻坚难度越来越大,不同改革机制之间的配合度也越来越高。这些机制协同推进改革进程:领导小组更加注重对于基层试点的统筹和指导,并通过强化督察以保证决策能够及时落实到位;试点更加注重向领导小组提供决策灵感和参考,并向督察组实时反馈改革前沿的一手讯息;督察组则意在强力推动各方面及时落实领导小组所布置的诸项工作,并督促试点地区的创新和推广进度。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领导小组负责决策部署、试点担当探路摸索、督察展开实时跟进,顶层设计、基层探索、全程督促之间的相互配合日臻成熟,已形成一条改革工序的“主轴线”。经过40年的改革锤炼,中国“改革工具箱”中的各种利器越来越丰富,改革者综合运用各种工具的技艺愈发高超。

  改革就是“重重闯关”,需要高质量的决策、突破利益集团阻挠、克服官僚制惰性,这显然不是靠各种选举、过于长久的议会式辩论就能够得到的。精良且有效的国家治理,需要在保持体制稳定性、有序性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和发挥“机制优势”才能达成。世界各国的治理体制已经相对定型,未来各国面临的是更高层次的“机制竞争”,这同时也是对治理者勇气与智慧的双重考验。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改革者既要快干、实干,又要会干、巧干,淋漓尽致地发挥本土治理机制的巨大优势,奋力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改革新业绩。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