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38位文艺界委员联合提案呼吁:制定保护国格与民族尊严专门法

发稿时间:2018-03-14 13:14:23
来源: 中国青年网

  3月8日下午,来自文艺界第26组的3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递交了一份关于“制定保护国格与民族尊严专门法”的提案。

  下午4时许,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将提案以及联合签名表郑重地交给了提案组,中国青年网记者看到签名中有张凯丽、郑晓龙、张光北、冯远征、成龙、吕章申、范迪安、吕逸涛等来自各领域的文艺界知名人士。

成龙等38位委员联合提案:立法惩治中国人的败类
全国政协委员在联合提案签名表上郑重签上自己的名字。中国青年网记者 卢冠琼 摄

  去年8月至今,在上海与南京分别发生青年男性身穿仿侵华日军军服在抗战遗址前摆拍搞笑并且在网络上炫耀或在微信平台上发表美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行为的言论等事件,引发国民强烈愤慨。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公民依法享有人格尊严权,国家也同样拥有国格权,民族同样拥有民族尊严权。”贺云翱如是说。

  据了解,这份提案指出,国家对于侮辱国旗、国徽及歪曲国歌这些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格的行为可以根据现有法律进行制裁,但是“对于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格、侵犯中华民族尊严的其它犯罪行为,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宣扬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武士道精神的相关行为方式,或者公开侮辱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等,包括以文字、图片、语言、说唱、照片、影视、肢体语言等各种方式和手段,应当如何立法予以惩治?目前看还缺少确切而充分的法律根据。”

  提案建议,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的立法体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专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格与中华民族尊严保护法》,规定对侮辱、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格、中华民族尊严的行为,处以治安处罚,并制定《刑法修正案》,将严重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格、侵犯中华民族尊严、侮辱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或宣扬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及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行为纳入刑法处罚的范畴。

成龙等38位委员联合提案:立法惩治中国人的败类
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发起这份联合提案,图为提案最终递交前他向记者介绍签名情况。中国青年网记者 吴楚 摄

  贺云翱表示,如此构成一个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格、中华民族尊严的严格法律保护体系,以便有效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格、中华民族的尊严,更为有效地打击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格、侵犯中华民族尊严的违法犯罪行为。

  全国政协委员张凯丽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民的血泪史。怎么能够这样随意地践踏这种感情?我们应该鞭挞这种行为,这是可耻的、可笑的、也是可恨的!”

  全国政协委员郑晓龙表示支持通过法律惩处这种行为,他同时说道:“作为文艺界委员,我们也得反思一些抗战剧把抗战展现为一种儿戏、游戏,消解了严肃性,令人担忧。我们应该从人性的角度、从民族的角度,更深入地挖掘和创作抗日题材。”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坚决支持这份提案!”全国政协委员张光北对中国青年网记者说:“我演戏的时候说过的一句台词——《亮剑》中的楚云飞说,‘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如果我们不爱我们的国家,不爱我们的民族,那你还是中国人吗?所以我觉得要采取一些必要手段,通过立法约束他们。”

  就在今天上午,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回应媒体提问,对“精日”分子恶劣行径如何看?他说:“这是中国人的败类。”

  五天前的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第一天,中国青年网记者就采访并刊发报道《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批“精日寇”分子:不仅仅是无知》,引发各界强烈共鸣。贺云翱表示,“对于‘精日寇’这样的行为,不仅仅是‘寻衅滋事’,我们需要法律层面的鉴定及处罚方式,这样才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形成正常的文化氛围。”

成龙等38位委员联合提案:立法惩治中国人的败类
3月8日下午4时许,贺云翱向提案组正式递交提案。中国青年网记者 卢冠琼 摄

  贺云翱特别强调,这份提案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意在廓清不良风气,弘扬社会正气。他反对在互联网上“以暴制暴”,他说:“要理性看待问题,而不是要对犯了错误的具体的人抓着不放。这种违反了是非观和价值观的现象,应该要在法律层面解决问题。”

  “作为政协委员,我首先是一个公民。作为政协委员,我应该反映人民的要求,反映人民的心声。而且,这不仅仅是我,我们文艺26组几乎所有委员,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我支持’!”递交完提案后,贺云翱对中国青年网记者说:“这,是一种责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