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为中国梦提供宪法保障

发稿时间:2018-03-09 13:08:48
来源:人民日报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连日来,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热议宪法修正案草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们纷纷表示,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马一德代表(北京市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通过宪法确定国家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汇聚着引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真理力量,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现行宪法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制定和不断完善的,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理应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尤其应在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引下发展和完善。

  通过宪法及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是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本报记者 贺 勇 金正波整理)

  吴梅芳代表(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

  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宪法修正案草案很好地贯彻了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精神,站在健全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制度设计,均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在国家主席任职规定上的修改,是“三位一体”领导体制在宪法上的贯彻和体现,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我完全同意,坚决拥护。

  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是本次宪法修改的一大亮点,可以更好地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能更好地维护宪法权威。我国关于宪法实施和监督及合宪性审查一直是个弱项。此次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一定程度可以理解为该机构将被赋予合宪性审查的权力,能够促进我国的合宪性审查工作,更好地推动宪法实施和监督,更好维护宪法权威。

  (本报记者 韩俊杰整理)

  杨懿文代表(湖南省娄底市委副书记、市长)

  有利于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保证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的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年的实践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写入宪法,以其至上的法治地位和强大的法治力量固定下来,进一步凝聚“四个自信”,完全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得民心,顺民意,我们坚决拥护。

  宪法是根本遵循,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在宪法的旗帜下开展。我们要坚决做宪法最忠实的拥护者、执行者和落实者,做尊重宪法、遵循宪法的模范。

  (本报记者 杨芳秀整理)

  阿东代表(海南省三亚市委副书记、市长)

  强化党的领导地位法律权威

  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能够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地位的法律权威,有利于增强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民主党派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领导的自觉性,有利于对反对、攻击和颠覆党的领导的行为形成强大震慑,并为惩处这些行为提供明确的宪法依据。

  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三亚的今天。30多年前,三亚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如今,三亚已经成为椰林环绕、碧海白帆的现代化旅游度假胜地,成长为世界知名的滨海旅游城市,三亚的大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党的领导、靠党把好方向盘。

  宪法修改是为了使宪法具有持久生命力而做出的新规范。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宪法有必要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升到国家根本制度层面,推动党的全面领导有效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本报记者 闫 旭 齐志明整理)

  罗毅代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

  国家监察体系更全面更有效

  此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将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的地方立法权纳入宪法,从宪法层面明确了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条款,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这一制度进行了确定,实现了地方立法权全覆盖。这项制度有利于地方灵活处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问题,解决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其对于我们民族自治地区来说,更是拓宽了地方自治立法的空间,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监察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确保了监察委员会在党的领导和宪法、法律的范围内开展工作。设立监察委员会是一项政治安排和制度设计,将行政监察上升为国家监察,使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党的纪律检查与国家监察有机统一。这项制度实现了对行使公权力的所有公职人员全覆盖监察,使我国国家监察体系更全面、更有效,促进我国政治制度更加完善。

  (本报记者 汪志球 程 焕整理)

  冯帆代表(江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此次修改只是适应新形势做出的部分修改,不做大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都离不开现行宪法的基石作用。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也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此次宪法修改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鼓励代表充分讨论,充分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也充分体现了对修宪这件大事的重视和慎重。充分征求意见,充分酝酿讨论,才能让宪法更好地反映人民意志。

  今天代表团拿出了一整天时间来讨论,我觉得这样的交流非常充分。有一名民营企业家的发言让我印象很深刻,他从企业家的角度出发,非常赞成修改内容中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容,认为修宪是给企业发展吃了定心丸。这让我从一个侧面感受到,宪法的修改,的确反映了民意,受到了极大的拥护。

  (本报记者 孙 超整理)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