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关于深化党群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建议

发稿时间:2018-02-26 14:25:28
来源:中改研究微信公众号作者:程洁

  “ 2月2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十九届三中全会将于2月26日至28日在京召开。会议讨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方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其中协同,指机构之间,如一行三会之间的关系的清晰化;高效,指减少管理环节,强化职能,如对监察委的赋能。中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会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新时代党群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前瞻性研究,我们开展了党委、人大、政协、群团部门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调查研究,查找梳理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编制核定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考虑和建议。

  01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党委政府部分机构设置同质化。一是党委政府办公厅分别设立政策研究、督查督办、目标管理、法规审查等职能相同或相近的机构,容易造成工作重复、标准不一、多头管理等问题,降低了行政效率,有时还会在机构编制调整上相互攀比。

  (二)党委政府部分机构职责存在交叉。党委部门职能职责缺乏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依据,部分党委部门直接管理了过多行政事务,与政府部门之间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存在职责边界不清、交叉重叠的现象。如,组织与人社部门在公务员管理方面;宣传与市文化部门在组织重大文艺活动、文化产业发展、媒体宣传等方面;统战与民宗、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友好联络等部门在构建大统战格局方面;政法(综治)与公安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职责交叉。

  (三)党群部门内设机构设置不科学。党群部门长期未进行系统的机构改革,内设机构设置不断膨胀,领导职数大幅增加。党委部门内设机构平均核定编制数为4.47名,群团机关内设机构仅为2.54名,机构设置过细,职能配置不清、人员力量分散,编制实效不高,致使部门大量使用编外人员,带来人员管理、合同纠纷、财政压力等诸多矛盾问题。党委、人大、政协、群团机关的内设机构设置没有突出党的领导、立法监督、参政议政、桥梁纽带等各自履职特点,机构专业化程度不高,体制机制趋于僵化,难以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四)党群政法部门编制统筹使用困难。编制类别划分过细,影响编制跨领域统筹调剂使用。从编制性质上大致分为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事业编制,在政法专项编制中,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森林公安编制均由省条条下达,相互之间不能调剂使用,造成使用效率低下。再比如在纪检权覆盖体制改革中,由于纳入覆盖范围的市直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性质不同,造成无法与纪委行政编制人员统一管理。编制跨层级调整审批程序复杂。目前,编制在层级上分市、区(市)、街道(镇)三级管理。跨层级调整编制,都需要省以上审批,程序复杂,周期长,影响地方编制资源的灵活使用。

  02研究分析结论

  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不是简单地党政分开或党政合一,而是要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上下功夫,其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为核心,将党委和政府部门在职能上进行合理的分工,形成由党委领导和决策、人大立法和监督、政府管理和执行的格局体系。一是党委部门的设置要有利于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减少对行政事务的直接管理和执行。同时,要科学界定党委和政府部门职责边界,避免职能交叉、机构重叠,降低行政效能;二是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规定,按照办公厅、职能部门、办事机构和派出机关的不同特点,分别确定党委部门职能职责,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运行机制,构建科学完备的党委部门组织架构体系;三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优化整合党委部门内设机构设置,实行“大处室制”,提高编制使用效能。

  03有关建议

  (一)加强党委部门领导职能。一是研究完善党委部门行政体制,构建适应新时代“党领导一切”要求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加强党委部门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职能,整合党委财经办、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其他专项改革领导小组的相关职责,设立党委专门负责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工作的职能部门,统筹设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政策规划,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强党对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领导,在组织部门设立人才工作专门机构,强化“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推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强市;三是加强党委部门牵头负责依法治市工作职能,将依法治市工作职责划转政法部门承担,加强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审判制度改革等与依法治市工作的统筹协调;四是加强党委巡察工作职能,将巡察办单设为党委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党委巡察工作力度,强化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改进党的作风。

  (二)理顺党委政府部门职责交叉。一是精简党委政府重复设立的机构,整合党委、政府研究和督查机构,设立统一的研究、督查机构,加强整体上政策研究和督查督办工作力度;二是整合设置职能相近的机构,将统战、民宗、侨务、台湾事务、友好联络等职责有机整合,形成“大统战”体制格局;将办公厅综合室整体划入研究室,减少职责交叉,充实研究室工作力量;三是调整承担政府行政职能的党委机构设置,将信访部门调整为政府行政机构,保证政府依据《信访条例》履行信访行政职能;四是依据党章党规,梳理党委部门职能配置,将具体的行政管理事务划转相关政府部门承担。

  (三)构建精简效能的组织架构。一是清理精简党委、政府议事协调机构,规范议事协调机构设置,避免各级领导身兼数职,简化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能;二是整合调整党群部门内设机构,全面推行大处室制,严格执行每个内设机构不得少于4名编制的核定标准;三是严格落实机构编制管理规定,全面清理规范党群部门机构级别以及挂牌机构、议事协调机构办事机构、临时机构等;四是整合党群部门的信息化管理职能,统筹设置信息化管理机构,打通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避免信息平台重复建设,浪费行政资源;五是整合对外友协、法学会、计生协会、欧美同学会等人员编制较少的群团机关,实行合署办公的体制,节约机构编制资源,提升服务水平。

  (四)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一是探索建立职能与编制联动体系。建立完善部门职能评估制度,重点对部门职能变化情况、履职情况、机构编制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考虑影响职能履行的各种相关因素,探索建立部门职能与核定编制的对应数量关系。二是探索“大编制”管理格局。探索行政、事业编制、编外人员控制数等各类“编制”资源统筹使用的方法、途径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行政管理、专业技术、辅助保障等各类岗位的人力资源配备权重,合理配备编外人员,置换群团行政编制,腾挪编制资源,保障党委政府中心大局。三是加强政法专项编制内部挖潜。树立有限警务的理念,规范公安机关职能,完善警力配置方法,优化警务评价机制,加强政法专项编制管理,提高警力资源效能。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