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的三大创新

发稿时间:2017-08-17 12:07:30
来源:人民论坛网作者:陈江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党自身存在的问题,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创新性地回应了时代的关切,创新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反腐倡廉的实践需要相结合,创新性地发展了党建理论,以新思想、新理论、新举措推动实现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的形成。

  创新性地回应了时代的关切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的发展始终同党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压力加大,之前发展中的一些矛盾,诸如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消耗、城乡差距、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新的与以往不同的国际政治安全压力纷至沓来,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紧张的周边环境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提出挑战。面对复杂的世情国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党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必须回应当前人民最大的关切:国家如何实现长治久安,发展如何实现可持续。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打好发展这块“铁”,党就必须“自身硬”。也就是在说,当代中国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一个能够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党,有一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干部队伍。而党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是来自党内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因为腐败、公权私用必然导致社会不公,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造成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隔阂,动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如果腐败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党的领导就难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无从谈起;如果腐败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就无法打破“历史周期率”,党的执政基础就无法巩固。

  十八大以来,正是因为认识到反腐的时代紧迫性和历史必然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极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紧紧扭住反腐倡廉这个“牛鼻子”,率领全党“打虎拍蝇”、正风反腐,创新性地回应了时代的关切。反腐败斗争在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倡廉思想的推动下做到了标本兼治,在实践中全面推进:一边是对腐败零容忍,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一边是建章立制,廉政建设取得极大进步。老百姓对贪官落马无不拍手称道,对整治党风纷纷点赞支持。也正是因为我们坚定不移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近年来,党的领导的社会认同度和支持度在不断上升,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党的各项政策方针、战略布局的推进也越来越顺利,中国的发展稳中有进,成为世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创新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政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既是对中国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的创新性回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重要运用,是一个基于人民大众的理论体系,也是一个来自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辩证统一的。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得以存在的前提。离开了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就不可能存在。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种属性是在人的后天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和不断改变的。因此,要根治腐败问题,就要从人的后天实践和交往活动入手。一个人如果处于腐败的环境下,他要想不腐败会很不容易;如果是处于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下,他要想腐败也不容易。因此,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极端重要的。要建设这样一个政治生态,就必须既打“老虎”也拍“苍蝇”,既坚决查处大案要案,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必须整体布局,统筹兼顾,从思想、制度、法律三方面入手,建章立制和巡视监察双管齐下,构筑一个“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科学制度防治腐败。还必须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引入反腐败工作当中,构建高水平、现代化的电子监察系统。

  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追求目标。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的人民性正是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一方面,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坚持人民群众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他也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最痛恨各种特权现象”。严惩腐败分子是党心民心所向,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呼唤公平正义的回应,是我们党坚持站在人民大众立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切实作为。另一方面,反腐败斗争本身也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着眼于发挥人民大众的力量,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反腐倡廉的力量源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又依靠人民大众的力量加大反腐力度,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真正地在反腐败斗争中做到了以人为本,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实践发展的结果。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理论指导实践、又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升华为理论的过程。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也是这样,是在解决一系列实践问题中不断总结、不断发展的。从八项规定到纠正“四风”,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落实党委纪委的责任到用好巡视这把“利剑”,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的每一次发展都既是实践发展的反映,也是理论升华的成果。这与习近平总书记丰富的基层领导经验,对基层群众和领导干部有着清醒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依托对问题本身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分析,正是基于长期的实践和认真的思考,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才能够既切实可行,又高瞻远瞩;既对于基层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又充满学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大的理论贡献。

  创新性地发展了党建理论

  过去近一百年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因应时代的要求,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中国近代不断失败的阴影,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取得了今天的伟大成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伟大结合,尤其离不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建并且不断发展的自身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今天,当我们进入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我们的党如何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呢?习近平总书记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地把握了反腐倡廉这一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既严惩腐败分子,又注重对干部的引导培养;既依靠严格的党纪国法,又注重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准;既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致力于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纯净的、为人民服务的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标本兼治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制定了要让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倡廉战略,致力于将我们党打造成一个难以滋生腐败的政党。

  不敢腐是短期目标,就是要用雷霆手段惩治打击党内腐败分子,给全党干部敲响警钟。首先是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一是反腐不设上限,惩治了一大批腐败的高级干部,做到了不论职务高低、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二是在军队内部展开反腐斗争,惩治了一批军队“大老虎”,抓好军队党风廉政建设。三是加强国际反腐合作和追赃行动,坚决不让国外成为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这一系列举措,真正做到了反腐无死角。其次是狠抓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并做到早提醒、早发现,提出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开展反“四风”活动,给广大党员干部划下了警戒线。

  不能腐是中期目标,就是要建立健全权力的运行制约和监督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如何制定党内监督体系上提出诸多创见:一是加强领导干部监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高度重视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多次强调党内高层干部要以身作则,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二是用好巡视这把“利剑”。把巡视制度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和党内监督的重要举措,使巡视内容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进行。首先是发挥巡视“千里眼”的功能,严格落实监督责任,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其次是用好巡视成果,通过及时反馈完善制度框架、纪检机构;再次是创新巡视形式,通过可行的组织制度创新,增强巡视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落实全覆盖要求,形成更大的震慑力;最后是加强“回头看”,切实督促落实整改责任,使震慑常在。三是严明党内法纪。国有国法、党有党纪,只有制定党内法律法规,才能真正筑起制度的笼子;只有狠抓制度落实,才能让铁规生效、禁令生威,扎紧制度的笼子。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和修订的党内法规近60部,超过现行党内法规的三分之一,为党内开展巡视督察工作提供了指南,也为广大党员干部心中树立了一把“尺子”,使其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不想腐是长期目标,就是要重塑党员意识,锤炼党性,不忘初心。“牛栏关不住猫,但是猫笼也抓不住鼠”,绝对完美的制度是不存在的,因此制度的笼子可以制约权力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腐败问题,必须有外部监督。从长期来看,监督可能存在问题,而且耗费人力物力,而最好的反腐措施是让广大党员干部不想腐。为此,首先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醒。其次要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最后要抓好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我们还要在全社会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广泛群众基础和良好社会氛围,使清风正气广为弘扬。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