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这些司法改革成果来之不易

发稿时间:2017-07-25 13:14:30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马怀德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比较全面、真实、系统地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特别是司法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是我们“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取得的,是我们“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改革的成果来之不易,也是实实在在、已见成效的。

  从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不到5年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多的司法改革成果,说明党中央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很大,在司法改革上下足了功夫。

  我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情况的说明时讲到了10个主要问题,其中5个涉及司法改革,比如公益诉讼、司法责任制、立案登记制、员额制改革,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司法领域中真正找到了问题的病灶和要害,并且开出了药方。在推进本轮司法改革的过程中,药到病也将除,有些问题已经明显得到解决。这跟以往的司法改革的确有很大区别,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

  以立案登记制改革为例,立案难是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疑难杂症,老百姓投诉无门、状告无路,很多案件迟迟立不上案,社会矛盾大量增加。过去,法院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并没有发挥主渠道作用,关键就是立案环节没有一个好的制度安排。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用立案登记制来解决立案难问题。坦白地说,这个方案刚提出来的时候,很多人没有抱太大希望,觉得未必能够有效解决长期存在的立案难问题。然而,几年的实践下来,事实证明这项改革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基本解决了立案难问题。尤其是在行政诉讼领域,过去“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是最难的3个问题,随着立案登记制的实施,特别是行政诉讼法修改中将立案登记制落实在法律中,使得最难的行政诉讼立案难问题迎刃而解。

  员额制改革也让我印象深刻。员额制改革,就是本着司法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将最优秀的司法力量充实到一线,提高办案质量,特别是保证审判效果的重要举措。当然,这也是维护司法人员基本权益、提高司法公信力、确保法官检察官尊严的重要举措,是“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基础。

  不可否认,员额制改革效果明显。从统计数字看,各地法院、检察院都按照中央的要求进行了员额制改革,切实把最优秀的司法人员充实到了审判、检察工作一线,确保了审判、检察工作的质量,提高了司法公信力。自担任北京市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主任以来,我已经参加了6次遴选活动,分6批对北京市的法院检察官进行遴选。在最近的一次面试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这项制度已经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不管是长期从事审判、检察工作的司法工作人员,还是一些已经在行政岗位上发挥作用的领导干部,都非常认真地对待入额这件事情,都坦言很有压力。很多院长、检察长也参加了入额的考核和考试,接受统一标准的检验。对提高从事司法工作人员的水平和能力,保证办案质量,这些措施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限于篇幅、时间,还有一些司法改革的重要成果未能在专题片中充分展现。比如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等专门法院、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探索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渐次展开的司法改革举措,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大、更显著的成果,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