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领导干部应切实增强宪法意识

发稿时间:2017-07-19 11:57:17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尹长海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经历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修正。宪法的修正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宪法理论的发展完善。我国宪法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实践证明,宪法得到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宪法受到漠视甚至破坏,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遇挫折。领导干部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宪法实施。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并对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作出重大部署。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必须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切实在宪法实施和监督上下功夫。”2014年首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习近平同志又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宪法意识”。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就要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宪法意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才能自觉维护宪法权威。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工作中,脑子里缺乏宪法意识,总感觉宪法与自己的具体工作相隔比较远。事实上,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最高的法律规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遵循,与领导干部的工作密切相关。领导干部增强宪法意识,关键是从思想上充分认识、高度认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只有树立这样的思想观念,领导干部才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切实担负起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为全面依法治国营造良好环境。

  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才能严格依法执政。增强宪法意识,要求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党自身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我们党要依法执政,首先必须依宪执政。实践中,少数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手段,以权压法、以言代法、徇私枉法,违背宪法原则,践踏宪法精神,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新形势下,我们要把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使领导干部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依法执政的意识和能力。

  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才能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正是依靠宪法,公民才享有广泛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才不受侵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得到有效保障。因此,领导干部增强宪法意识、坚持依宪执政,就是尊重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应将增强宪法意识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努力增进人民福祉。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