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放管服”督查见闻: 发问犀利 调查严谨

发稿时间:2017-06-15 14:58:14
来源:半月谈网

  “项目审批还有哪些前置要件?”“有没有遇到‘吃拿卡要’的情况?”“办理登记多长时间能办完?”这是国务院“放管服”改革专项督查第三督查组在黑龙江省督查时,一场恳谈会上督查组向与会企业提出的部分问题。开恳谈会、实地督查、走访群众,督查组“明察暗访”相结合,力求听到“放管服”改革情况的真声音。

  “你们这个册子过时了吧?”在齐齐哈尔市一个街道办事处,督查组成员翻看桌子上的宣传册时发现,册子中有关计划生育的部分明显与国家现行政策不一致。“宣传册虽然不是正式文件,但是内容有误同样会对办事群众产生误导。”督查组成员拿着册子对现场工作人员说。工作人员连忙解释说,册子内容确实有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进行修订,待修订后会及时更换。

  像这样的细节问题,督查组在督查过程中时有发现。这得益于督查的认真、细致和深入。每到一处实地督查点,督查组成员都会分头到办事群众、窗口工作人员中去,随机进行抽查和谈话。

  在哈尔滨市松北区行政服务中心的督查中,大厅里一位在窗口办完事又皱着眉头回到休息区的办事群众引起了督查组成员的注意。“是不是办事遇到难处了?”督查组成员连忙上前询问。

  原来,这位姓赵的女士是前来进行公司注册登记的。“排完号到窗口才发现,想用的公司名字都已被注册了。”赵女士说,窗口人员让她到休息区再想想,想好了随时去办理就行,不用重新取号。这让她感到很贴心:“要不这号就白排了!”

  赵女士说,以前办事要到各个部门跑,一件事可能要跑四五次才行。现在拿注册登记来讲,网上能登记,自己想到窗口办理,从排号到办完也“用不上几个小时”。

  除了在各地的实地“明察”,“暗访”让督查更接地气。督查期间,督查组在一次座谈中了解到群众反映某审批服务中心办事难的问题线索,次日便派出成员到该服务中心进行暗访。督查组成员以普通群众身份,与窗口工作人员、办事群众等进行交流,并亲自走了一回项目审批流程,全面了解了该中心的真实情况。

  在督查过程中,督查组发现有企业反映某市社保局网上办事系统及电子密钥不稳定、服务收费不合理的问题,督查组就此与地方认真核实情况。黑龙江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要求有关部门立即整改,限时向督查组反馈整改结果。

  督查组力保听到真实情况的另一个“法宝”就是闭门恳谈会。开会之前,督查组会随机抽取参与人员,与会的有政府部门负责人、企业经营者、高校师生、农民和乡镇干部等。每次恳谈会,有关上级机构和管理部门均实行回避。

  “今天是恳谈会,不是汇报会,请大家畅所欲言。”第三督查组副组长宋德正在黑河市的一场恳谈会上,开场就要求与会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有什么就说什么。”

  会上,黑河市财政局局长张瑾忠介绍,通过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基金项目,市财政累计减收金额超过1亿元。“那你们不‘心疼’吗?压力很大吧?”督查组向张瑾忠抛出了一个有“辣味”的问题。“这一块收入是少了,但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活力,对整体经济是有利的。”

  “放管服”改革带来的便利是许多企业在会议上经常提到的。“现在迎接检查的压力大不大?”在齐齐哈尔的一场会议上,督查组向企业询问接受检查的压力。“以前怕检查,现在政府部门来不是检查,而是服务。”安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副总徐琼琳这样告诉督查组,“看到我们用电量大,今年政府部门主动帮我们申请了用电优惠,一个月电费可以节省5万多元。”

  此次专项督查,督查组走访了黑龙江省哈尔滨、黑河、大庆、齐齐哈尔4市7区县,召开对接会、专题恳谈会12次,随机抽取并集中听取审批人员、企业负责人、基层干部等150余人的意见建议,在审批服务窗口、企业、高校抽查暗访200多人次,实地查看重大项目9个,核查问题线索3个。

  第三督查组组长、中央编办三司副司长魏刚说,明察暗访相结合,既巡“亮点”,又督“难点”,还要纠“痛点”。以点促面,才能使“放管服”改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企业和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半月谈记者 杨喆)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