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拿走市场上的行政保护

发稿时间:2017-06-15 13:52:43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朱悦俊

  让“红顶中介”不得不走出行政依赖,主动去面对闯市场这华山一条路,这样的釜底抽薪,对改革来说无疑是强效助推剂

  “谁符合资质、谁服务好价格优,我们就选谁,这才是市场的逻辑。”近日,记者跟随国务院办公厅“放管服”专项督查第九督查组,在云南省“投资审批中介超市”亲历了一场网上竞标,对市场配置资源的逻辑有了更深的体会。

  当时,一家医院正就其新建住院楼的环境影响评价服务招标,前期报名并通过审核的两家中介公司需要在30分钟内以竞标的方式决出胜负。整个项目基准定价为7.7万元,招标方设定了“触底价”: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最多可压低25%。然而,竞标双方一开始都“抠门”地给出了下浮0.1%、0.2%的报价,让人不禁怀疑能便宜多少。突然,屏幕上出现了“下浮25%”的信息,来自河南的一家中介公司给出了招标方设定的“触底价”。接着,昆明本地一家公司也给出了同样的报价。根据招标规则,多于一家公司给出最低价,将用电脑摇号来选择中标者。最终,幸运女神青睐了远道而来的一方,而招标方则省了近2万元中介服务费。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清理“红顶中介”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一个投资项目往往要涉及几十个审批事项,10多个中介服务环节,依靠行政资源垄断经营的“红顶中介”,缺乏有效监管,不仅不能帮助企业提升办事效率,反而可能成为项目审批提速的“中梗阻”。正因此,云南省率先在省市县三级建成统一且共享的“投资审批中介超市”,目的是让“红顶中介”失去生存土壤。

  在各地的“放管服”改革中,让行会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脱离行政保护,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然而,许多“红顶中介”与政府部门只是“形式上的脱钩”,还有各种或明或暗的联系,让这项改革低速运行。统一的“投资审批中介超市”,让他们不得不走出行政依赖,主动去面对闯市场这华山一条路。这样的釜底抽薪,对改革来说无疑是强效助推剂。

  不仅如此,云南还彻底把“鱼塘”打开,让省外的“鲇鱼”也能进来搅动一池春水。2017年春,云南省三级共153个以网络为主、实体为辅的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全部建成运行,一库入驻、全省执业,一单管理、规范服务,省内省外机构,一视同仁。截至目前,已有600余家省外中介机构入驻,占全部入驻中介的23%。据介绍,通过公开竞争,中介服务费用大幅降低,综合降费达36%左右。

  在这一改革中,政府部门的角色转变至关重要。云南省在“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平台上建立了业主、行业主管部门、行政审批大厅管理部门三家“打分”的评价机制,如实地记录中介机构的16种不良行为,并“原汁原味”地向社会公开,将选择权交还到服务购买者手中。企业、群众通过“货比三家”,选到质优价廉的中介服务;经得住市场竞争的中介机构,生意蒸蒸日上。

  督查组在调研中也发现,由于历史原因,一些领域具有相关资质的中介机构仍然偏少,竞争不够完全;由于政府部门信息“孤岛”依然存在,平台归集的中介信用信息还不够全面。然而,有一点毋庸置疑,越早走出保护伞的市场主体,就越早能在百舸争流中锻炼出更坚实的臂膀,反过来推动“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入,让营商环境的优化走向良性循环。

  (作者为本报内参部记者)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