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在惩治“扶贫腐败”上出手再重一些

发稿时间:2017-04-21 11:06:57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许宝健

  任何腐败都不能容忍。扶贫领域的腐败尤为不能容忍。腐败分子的手伸向扶贫款物,干扰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损害的是贫困地区群众的切身利益,危害之深,影响之恶劣,要求我们必须利剑高悬、重拳出击。

  从中央纪委近日曝光的几起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表明这样的决心,亮出这样的意志,很有必要。

  比如,套取贫困专项资金。干这事的是河北省涞源县扶贫开发局原局长妥开祥。他先是安排工作人员在采购肉牛时多报82头,套取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8万元。后又虚构培训事实,编造假的培训人员名单,虚开培训发票,再次套取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3.8万元。如果说妥开祥够大胆的,是个人行为,那么还有比这更大胆的,是集体行为,而且还是几家联合。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扶贫办、财政局、赣榆农商银行在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工作中,通过编造虚假贷款资料等方式,套取财政奖励资金和财政贴息资金2073.04万元,这些钱三家分别“获取”,实际上就是三家分了。又比如,挪用扶贫工作经费。干这事的是广东省紫金县扶贫办。2013—2015年,共挪用了46.3万元。干啥了呢?给干部职工发放手机补助和用于公务接待了。比如,侵占移民资金。干这事的是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泉水寺村的会计李学猛。他总共侵占了16575元。再比如,向危房改造农民收取“跑腿费”。这是陕西省户县周店村原主任李鹏的“发明”。他在办理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申请工作时,向5名村民收取“跑腿费”3.58万元。比如,骗取扶贫羊。这事是甘肃省漳县尖子村包尕宝干的。县扶贫办下达给尖子村20万元扶贫资金,要求购买良种羊2000只并发放给50户贫困户。包尕宝以和亲属共同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名义,编造花名册、代养协议等,把羊无偿给了自己的合作社。还比如,违规发包扶贫工程。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多位镇领导,拿扶贫工程项目做交易,以借款给建筑商提取高利息的方式,谋取私利。

  以上典型案例中的责任人都受到了党纪政纪处理,有的还受到了刑事追究。与一些贪官相比,在位高权重的贪官持续落马、小官巨贪的新闻也时常涮人眼球的当下,这些小官小贪自然引不起大的社会反响,但是,它们发生在扶贫领域、发生在群众身边,具有特殊危害性,必须保持高压态势。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精准脱贫,全面小康,既是庄严承诺,也是光荣使命。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仍有一些部门和个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手伸向扶贫款物。因此,在惩治“扶贫腐败”上要出手再重一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紧盯脱贫民生领域,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七次全会对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整治已作出部署,要求对那些胆敢向扶贫等民生款物伸手的给予坚决查处。

  在惩治“扶贫腐败”上出手再重一些,首先要查清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所在,把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在扶贫工作中吃拿卡要,以及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实不准、弄虚作假等问题作为查处重点。其次要以“精准”监督促“精准”脱贫。基层纪检监察部门要进村入户,在最基层、第一线直接了解情况,听取群众呼声,发现问题线索,准出手,快出手。再次要加大问责力度,以责任追究确保责任担当。不仅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频发的要追责,对职能部门不履行监督责任、该发现问题没有发现的,也要追责问责。最后要持续保持曝光力度。对一些典型案例,要隔一段时间就公开一次。不仅中央纪委曝光,省、市、县各级纪委查处的案例都要在当地媒体上曝光,把那些向扶贫款物伸手的丑行丑态都放到阳光下晒一晒。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