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发稿时间:2017-03-02 10:46:48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深化改革创新必须依法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为更好地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推进立法工作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即将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无疑将再度集聚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特别是,民法总则草案将进入本次会议议程,由全体人大代表进行审议。作为编纂我国民法典两步走计划的第一步,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大会审议,无疑将为民法典成为我国立法史又一丰碑奠定根基,继而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增添重要砝码。

  当前,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正被赋予引领和推动深化改革攻坚的重要使命,而确保一系列改革成果不断巩固并维持长久,则必须按照全面建设依法治国的要求不断加强立法工作。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正按部就班地按照既定立法规划,在依法治国道路上不断深耕。

  立法先行,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本届常务委员会任期由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2017年,本届常委会正处于赢取任期内工作胜利的“赛点年”,一件件立法修法工作正不断换来喜人成绩,影响着全体人民的点滴生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体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的背景下,党中央作出了“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重大判断。由此,如何随着实践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好地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成为必须正面破解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明确指出,“要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并举,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使法律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正基于此,在2013年公布的五年立法规划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明确了诸如修改食品安全法、行政复议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社会救助法等社会各界所关注和热议的68件立法项目。实践证明,本届常委会所通过和修订的各项立法项目,均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拥护,时刻彰显着紧贴广大群众愿望和要求的立法目的。

  值得强调的是,五年立法规划公布后,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本届常委会于2015年8月对立法规划作出调整,调整后的立法规划一、二类项目从原有的68件增至102件,实际增加了制定能源法、房地产税法,编纂民法典等事关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化改革进程的34件立法项目。不难发现,新增立法项目紧扣满足人民群众愿望与要求的立法核心,更可见党中央对加快推进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程,凸显了立法先行,为深化改革保驾护航的殷切期望。

  法治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事实上,在历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中,任期内采取如此大规模的调整立法规划实属罕见。究其原因,与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密切相关。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步入攻坚区和深水区的重要历史关口,如何更好地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关系着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更关系着改革的成果能否巩固和持久。梳理十二届全国人大以来围绕立法展开的工作努力,不难发现,依法治国的目的与初衷正在一项项纷繁复杂的法律案审议、修改与通过中日趋明朗,这在历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下称《报告》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014年《报告》显示,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一年来,常委会审议了15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通过了其中的10件;涉及修改21部法律,新制定2部法律。其中,12年来首修安全生产法、修改食品安全法、制定粮食法等,体现了当年度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亮点。实际上,各项立法项目背后深意不言自明,即确保安全生产、杜绝“带血”GDP、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守住天下粮仓保民生等,均旨在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015年《报告》显示,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后的一年来,共审议20件法律草案,修改法律10件,制定法律2件,作出8个法律解释。其中,经过四次审议对环境保护法作出全面修订、启动立法法修改工作、四次审议对预算法作出重要修改、设立国家宪法日以及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等,充分体现了常委会的立法、监督职能。实际上,不断收紧的监督约束口径正客观为改革推进与产业升级营造更为良好的环境。比如,号称“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不断对外传递出日益严格的环境守法信号,背后势必进一步激发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的巨大动力,继而助力可持续发展。

  2016年《报告》显示,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后的一年来,常委会制定5部法律,修改37部法律和1个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其中,通过全面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修改教育法等,正意在从立法层面继续发力和支持经济发展和推动民生领域改革发展与稳定。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前夕,梳理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四年来的立法脉络,可以看出,常委会紧抓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立法项目,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立法成绩单。其中,已经常委会先后3次审议的民法典总则编——民法总则草案,被纳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议程,由全体人大代表进行审议。此外,2016年以来,常委会开展了6部法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涉及食品安全法、水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等。作为一年一度的重头戏,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是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的重头戏,其影响和效果不仅局限于纠错、查处,对于确保经济社会高效运行而言更显重要。

  总之,本届常委会历经26次常委会会议,通过制定、修订法律案,行使立法监督权,正不断促进我国大踏步走上依法治国的常规轨道,同时为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在建设法治中国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