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为充分发挥试点和探索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发稿时间:2017-02-14 10:33:01
来源:中国改革网作者:秦国文

  试点和探索是改革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方法,也是凝聚共识的重要经验和重要过程。我国30多年来改革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有效发挥试点和探索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试点和探索推进情况如何,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如何创造性开展试点和探索工作,更大发挥试点和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探路”作用,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多给人民群众带来获得感?是一个必须厘清并实践好的课题。

  (一)

  新湘评论:中央对于试点和探索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指示。那么,试点和探索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正确把握?对于改革实践有何意义?

  秦国文:实际上,总书记的一些论述已经指明了试点和探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比如,总书记指出,试点要注意同中央确定的大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为国家战略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也提出,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要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探索。我们理解,试点更多是为了完善顶层设计、保证国家战略实施,自上而下部署的特殊任务。探索更多是为了贴近基层实际、保证方案落地生根,自下而上开展的自主自发尝试。二者在实施过程、推动方式、时限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又互为补充、互相包含、有机结合,试点中有探索,探索中有试点,共同承担着为改革“探路”的重要使命。拿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来说,为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探路的目的,必然要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以及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方面进行探索,而这些探索本身又可能在国家或者省里的试点项目之中。对试点和探索的关系认识清楚了,才能对试点和探索在政策运用上、方法选择上既有所侧重、有所不同,又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更好服务于改革发展的大局和全局。否则,一些重大改革的推进就会陷入盲目,而一些有益探索形成的经验又容易被扼杀。

  (二)

  新湘评论:全面深化改革两年多来,我省开展了哪些试点和探索,总体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和经验?

  秦国文:我省对试点和探索一直很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试点和探索形成了“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局面。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在我省部署改革试点任务46项,已完成6项;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县开展试点任务112项,已完成33项;各地也结合实际自主开展了一大批探索。从内容看,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司法、行政、生态、党建等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从层级看,包括省、市、县、乡四级;从布局看,遍布全省各个县市区,以求得叠加经验和有机组合;从时间安排看,部署一直没有间断,且相对比较密集,今后一段时间还将延续这一态势。

  试点和探索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对改革发展全局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是探索了促发展的新路子,突破了若干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二是营造了抓改革的新氛围,争取试点、积极探索的改革局面正在形成;三是提升了干工作的新本领,各地各部门领导干部用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谋划改革、推动发展、干事创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具体成效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获习近平总书记肯定,精准扶贫在全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化体制改革探索领跑全国,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金融改革试点,对缓解农民融资难、农业筹资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这次推介的9个试点和探索案例,也是当地相关重大改革获得突破的标志。

  (三)

  新湘评论:近日,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鼓励、规范改革试点和探索的实施意见》(试行)(湘办发〔2016〕36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出台这个文件是怎样的一个考虑,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秦国文:前面已经讲到,中央和省委对试点和探索工作很重视,试点和探索对于改革实践很重要。但是改革中不会试点、不想试点、不敢试点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于试点和探索认识不深入、协同不全面、成果不突出、推广不及时、保障不充分等一些共性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成效的取得。特别是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的问题比较突出,亟须正确看待、有效破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规范试点和探索的部署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出台了《实施意见》。可以说,文件出台呼应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期盼和厚望,切合需要,正当其时。

  文件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五原则、五激励、五规范、五机制”。“五原则”是指开展试点和探索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于法有据,既是总体要求,也是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五激励”是指考核激励、荣誉激励、财政激励、用人激励、舆论激励,目的在于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营造争当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的浓厚氛围。“五规范”是指规范项目申报、规范安排部署、规范组织实施、规范监督管理、规范总结推广,让开展试点和探索有章可循,避免盲目无序、杂乱无章。“五机制”是指容错纠错机制,包括免责范围、免责处理、免责申请、免责认定、纠错实施五个方面,用意是为改革者兜住底,卸下思想包袱和心理负担。

  (四)

  新湘评论:《实施意见》进行了不少创新,有哪些主要特点?

  秦国文: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对试点和探索两者作用一体论述。中央精神和兄弟省市的文件主要是加强和规范改革试点工作,对如何开展探索着墨不多。《实施意见》创造性的将试点和探索一体论述,提出的“五原则、五激励、五规范、五机制”,既包含了试点,也涵盖了探索。二是将规范和鼓励两项内容一体安排。《实施意见》提出开展试点不仅要进行规范,还要进行激励,开展探索不仅要进行激励,还要进行规范,在全国率先系统设计为试点和探索进行激励和风险兜底的容错纠错机制。同时又有所侧重,对于试点偏重于规范和加强,对于探索偏重于鼓励和保护。三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一体要求。《实施意见》将“质”的要求和“量”的规定体现到文件的每一个条款上,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此外,《实施意见》把握有限目标,不贪大求全,无论是激励措施,还是容错纠错机制都不追求面面俱到,尽可能挤掉水分、留下“干货”。

  (五)

  新湘评论:中央提出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请你详细谈谈湖南是如何对开展试点和探索进行容错纠错,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的。

  秦国文:推动改革发展,关键在人,关键的关键在于调动起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九牛爬坡,个个用力”的局面。调动积极性,除了激励之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容错纠错。特别是对于试点和探索来说,这是啃硬骨头中的硬骨头,承担着比一般改革更高的风险,更需要容错纠错。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着害怕动辄得咎的现象。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专门提出了“三个区分开来”的总要求,要求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省委深改组第二十一会议上强调,要“把容错精神落细落实到对每一起改革失误的处理上”,主要精神就是既要求领导干部敢于担当,更要为敢于担当者担当,坚定地为改革创新者兜住底、撑起腰。《实施意见》已经从总体上作出相关规定,下步我们还要深入研究,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尽快形成完备、成熟的操作办法、实施细则,确保容错纠错机制能操作、易执行、使得上、用得好。

  当然,容错是宽容,而不是纵容,是有条件的容错,也是有纠错作为必要补充的容错,因此必须完善问责机制,以问责配合容错纠错才能收到最大效果。容错应当成为干部主动担当作为的保障,而不应当成为干部任意突破禁戒的借口。我们既要为那些肯干、想干、会干的干部担责,也要对那些不干、蛮干、乱干的干部究责,甚至要让那些推进试点不作为、自主探索乱作为、开展试点和探索不会为的干部调整下来。要用问责制度让广大干部认识到,干是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干得好的受激励、得表彰;乱干是错、不干也是错,尸位素餐的干部没有生存的空间和土壤。要通过问责制度,让探索和试点沿着改革方向、法纪轨道健康运行。

  (六)

  新湘评论:开展试点和探索应当聚焦哪些方面,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秦国文:试点和探索可以遍地开花,但不可以杂乱无序,应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下,围绕最重要、最紧要的问题或领域有序展开。一是要着力完善方案。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方案也不可能一次尽善尽美,必须在实践中反复论证、不断完善。试点和探索就肩负着这样的重要任务。为探索出一条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当年选择在深圳等地建立经济特区;为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如今又选择在上海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完善方案,一方面要把握好改革的总体方向,使中央和省委精神在试点和探索中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要把握好本质要求,使方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突破、动态调整。

  二是要着力耦合项目。改革必须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就要求,改革推进不能碎片化,不能形成项目孤岛,而必须相互耦合,形成联动。试点和探索好比一架机器的中间齿轮,又好比一个木制结构的卯榫组合,起着联动传导、耦合固定的作用。这些中间齿轮、卯榫组合,尺寸形状可以千差万别,但一定要适用,只有适用才能让整架机器协调运行、整个结构稳定牢固,推动改革发挥整体效应。

  三是要着力对接实际。试点和探索好比改革之足,只有通过这个足在改革大地上去感知实情、调节步伐、区别用力,才能脚踏实地、稳健前行,才能精准对接基层实际,推动改革落地生根。再好的顶层设计也不可能是“一药灵”,要“服水土”“出疗效”,需要试点和探索开出配方。因此,改革要对接实际,一定要结合千差万别的情况进行政策和方案的“二次创新”,用试点和探索打通政策和方案的“通乡路”“通村路”,让人民群众全面享受到改革的理论获得感、现实获得感、预期获得感。

  (七)

  新湘评论:试点和探索的最终目的是要转化为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如何实现这一目的?

  秦国文:省委书记杜家毫在省委深改组第二十二次会议上指出,要把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提升、推广运用。避免试点和探索的成果成为“盆景”,一是要重视经验总结提升。经验由不断积累到总结提升不是简单、自然的过程,是要付出艰辛努力的。首先要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其次要认真评估,充分发挥自评估、有关部门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等有效形式,掌握试点和探索的质量和效果;再次要分类处理,对无效试点予以中止,对有困难的试点进行帮扶指导,对取得成效的加强经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改革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全局观、大局观非常重要,否则就可能出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风险。

  二是要重视制度系统集成。试点和探索成果好比散乱的珍珠,虽然珍贵,但是零星零碎、局部局地,要最大化显现出价值,必须串珠成链。系统集成的过程是共识化、标准化的过程,也是介于经验总结和成果推广的承上启下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条好的经验形成难,一种更具适应性和推广性的制度形成更难,不仅需要不断提升某一试点和探索的成功经验,而且需要整合相关领域试点和探索的成功经验。在试点和探索的每个环节都要运用系统集成思维和方法,部署试点和探索要集成,安排项目要集成,推进过程要集成,经验总结也要集成,只有如此才能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三是要重视成果推广应用。试点和探索推广的范围越广泛,吸收的养分越多,成果的含金量越高,达到的成效越好。试点和探索的经验成果得来不容易,而要推广运用也不简单。为什么?原因很多,重要的一条是认识程度不够、接纳自觉不够。不是自己提出来的,不是自己任上做出来的,就没有积极性。改革成果的推广很难自发实现,必须借助外力。一是对试点和探索的成果进行评级认定,确定可以推广的层级和范围,适合在一个市推广的在一个市推广,适合在一个区域推广的在一个区域推广,适合在全省推广的在全省推广。二是把成果推广工作纳入改革任务部署,编入督察督办范围,列入绩效考核内容,确保有实际动作、时间节点,防止避实就虚、避难就易,使好成果遍地开花结果。

  改革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在路上,决定了试点和探索无止境。只要我们用好试点和探索这一改革的重要方法和武器,不断激发活力、增添动力、提升效力,不断创造经验、转化成果、惠及群众,就能造就我省改革的“江河滔滔后浪接前浪,青山巍巍一峰高一峰”之势。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