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实施精准扶贫决胜全面小康

发稿时间:2017-02-10 11:14:15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郑新立

  未来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精准扶贫,包括“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全面落实这些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任职,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总结多年经验,扶贫工作应注重做好以下几件事。

  实施精准扶贫必须精准到户。要把目前尚未脱贫的农户调查清楚,摸清贫困原因,一户一户地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办法。如果贫困家庭有青壮年劳动力,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这些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目前城市最缺的工种是家政服务、医疗护理、物流快递、建筑施工、饭店餐饮、环卫清洁等,农民工的年均收入已接近4万元。如果贫困家庭缺乏青壮年劳动力,但仍有老弱劳动力,可帮助其发展畜牧养殖业。如果是因病因灾致贫,则应给予救济补助,完善医疗保障和各类保险。总之,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脱贫的条件比过去要好得多,致富的门路也比过去多得多。只要找准原因,在各方面的帮助下,迅速脱贫是可以做到的。

  培育本地优势特色产业。贫困地区一般自然条件比较差,但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总有赖以生存发展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许多自然条件不好的地方也找到了适宜本地发展的特色产品和产业。如宁夏在沙地上种植葡萄、枸杞;新疆利用滴灌种植香梨、大枣,大面积种植长绒棉;贵州在荒山上种植药材、茶叶;陕北退耕还草、舍饲圈养,发展畜牧业,大面积种植苹果;沂蒙山区搞小流域治理,恢复生态,发展林果、畜牧养殖和石材业;等等,都培育出本地的优势特色产业,找到了致富门路。

  重视智力扶贫和技能培训。“扶贫必扶智”。帮助贫困地区发展,重点应放在教育上,特别是职业教育。要搞好基础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从小学高年级起就实行寄宿制,将学生适度集中到条件较好的学校学习,并免除各种费用。这是最根本的扶贫措施。一个家庭有一个在城镇第二、三产业稳定就业的人员,全家脱贫就有了保障。职业教育应面向全体青少年和成年劳动者,使每个劳动人口都能学会一门专业技能,找到一个收入较好的工作。

  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的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应当继续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特别是要积极运用PPP模式,吸引社会投资和银行贷款,投入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云南、新疆、内蒙古等边境地区,随着国际互联互通项目的进展,一些重要口岸可以设立自由贸易区,形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使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尽快富裕起来。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中的领导作用。战胜贫穷是一项艰巨而又伟大的事业,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坚强领导作用,党员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许多地区脱贫致富的经验证明,“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有的基层党支部努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现在农村年轻党员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村里缺少年轻人,怎么办?应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大农业,吸引和动员高素质的劳动力特别是党员回乡创业。农村人口减少是必然趋势,但决不能搞成老人农业。在这方面,荷兰有着成功的经验。荷兰人均只有1.3亩地,通过发展合作社,搞花卉、肉奶等高附加值农产品,扩大农产品出口,25万农业劳动力,去年出口824亿美元,人均创造农业增加值4万多欧元。包括贫困地区在内,我们要使农业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村居民收入逐步赶上和超过第二、三产业的收入,在发展农村经济中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来。

  (作者系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