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有中国特色”前提是“有世界一般”

发稿时间:2017-01-11 13:43:40
来源:搜狐文化作者:王占阳

  导语:为庆贺周有光先生百岁寿诞,学术界、文教界曾多次召开庆生座谈会。100岁时,教育部正式召开过一次。后来到2012年,中央編译出版社为筹划出版《周有光文集》召集专家座谈会,同时为周老107岁寿诞庆生。 以下是王占阳在搜狐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文明——周有光先生111岁华诞座谈会”上的发言。

  睁眼看世界是不可遏制的历史趋势。从世界看中国,首先要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记得1967年,我11岁,有一个邻居是北大的物理系的学生,我在他家里看了好多画报,有西方的、苏联的现代科技、城市等等。1967年武斗,长春市毁掉了全国仅有的两台西德进口高空消防车,在人们的话语中,“西德”就是高科技的代名词。

  1974年记得一些即将出来工作的老干部,组织安排他们到各地转转,回来以后他们议论什么呢?日本生鱼片真好吃。一些厅局级的老干部,反复议论这些事。即使是在那么严峻的环境下,模模糊糊地觉得欧美人好像不太受苦似的。等到改革开放以后,逐渐打开大门,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印证了原来模模糊糊的想法。现在能不能阻断外来的信息呢?不能,一是因为有翻墙的,但这不太重要。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跟世界的经济往来很密切。现在每年有上亿人次出境,各种各样的信息渠道一直存在。如果谁要让中国重新回到完全封闭的状态,经济瞬间就崩溃。

  第二,睁眼看世界以后,发现共性是第一位的,特殊性是第二位的。习近平主席出访的时候,总是说“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的愿望是相通的”。全世界人民都希望幸福,过上好日子。好日子是什么?进一步说是价值观。有人批评普世价值,习主席说说是“共同价值”。共同的就是普遍的。全人类都追求幸福,实现普遍幸福,就必须要自由、民主、法治、人权、公平、正义等等。

  我们发现还有一个共同点,比如说搞计划经济就是不行,只能搞市场经济,搞市场经济就必须产权边界清晰,不能模模糊糊。搞市场经济就必须有法治,必须得有自由,否则发展不起来。要产业升级,就必须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是自由。法治背后还要有民主。要保证自由,有自由的决策机制。有一套逻辑在体系里面,是一种历史规律性,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全世界都违背不了。最后,条条大道通罗马,、各国的国情有差别,不可能走出一模一样的路。

  什么是中国特色?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的本意是跟苏联模式告别而拥抱世界文明。邓小平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候,基本不讲特殊性,而是讲社会主义一般理论。他说苏联不是社会主义,我们才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经济上,苏联搞计划经济,邓小平就搞市场经济。苏联搞单一工作制,邓小平就搞混合经济。苏联搞东欧市场,不跟世界市场统一,总过就要跟美国、跟欧洲一块搞,搞真正的世界市场。政治上,苏联搞选举是虚的,邓小平提出将来要搞真正的普选。意识形态上,苏联一大特点就是猛批20世纪以来的西方意识形态。邓小平找胡乔木、邓力群谈翻译西方名著的问题。他说这是一件大事,要干几十年。他要从美国、欧洲、日本高薪聘请专业人员翻译世界各国的经典名著。

  邓小平讲的是“有中国特色”,前提是“有世界一般”,后来我们把“有”字去掉了,就把那个共性拿掉了。原来只讲共性,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后来邓小平提出我们还要“有中国特色”,就是讲特殊性,这一特殊性是相对于苏联模式来说的。“有中国特色”的首要含义是走人类文明共同大道,告别苏联那条羊肠小道。如果理解为我们应该回到1840年以前去,回到古代社会,就有大问题了。

  (来源:搜狐文化)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