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国企改革赋能新质生产力 国资委圈定四大重点

发稿时间:2024-04-29 14:56:56
来源: 经济参考报作者:记者 王璐

  持续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推动重组整合实现要素畅通流动,形神兼备深化市场化机制改革……国务院国资委4月28日在湖南株洲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现场推进会,圈定下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四大工作重点。

  在会上,一系列重组整合加力的信号释放,其中包括:要灵活运用并购重组、上市融资、产业协同、联合攻关等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紧迫的产业更多采取收购兼并等方式快速进入;积极考虑并推进促进更高水平履行功能使命、更大范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大战略性、结构性重组;龙头企业要沿着产业链主动谋划推动重组整合。

  今年是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要确保年底前完成70%以上主体任务。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宏志在会上表示,各中央企业、各地要按照中央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要求,重新审视、调整优化改革组织推进的方法路径和具体措施,全力以赴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新成效。

  首要重点任务是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打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

  此次会议强调,要对基础研究、前瞻性颠覆性研究,建立中长周期考核和差异化支持制度。要以鲜明的导向加大对创新骨干人员的激励力度,把工资总额增量优先用于作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科研团队工资总额实行单列,探索开展溯源反哺式利益分享,尽快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扩面。

  “国有企业要带头优先使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自主创新成果,积极提供应用场景、试用环境。” 王宏志称,目前,至少有66家中央企业建立了“三首”采购绿色通道,还未建立的企业要加快建立,做到畅通管用。

  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

  一方面,集聚优势资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通过盘活低效无效资产、闲置土地等方式,腾挪出资源空间。要用好杠杆,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协同发展战新产业。另一方面,强化数智网络赋能传统产业。有条件的企业要抓紧对算力、算法等关键领域和环节攻关,多路径布局前沿技术,努力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中央企业、地方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要加快实施“AI+”专项行动。

  “实施更有针对性支持举措。”王宏志强调,要考虑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必经的“战略亏损期”,对这些产业和相关基金,区分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实施差异化、长周期的考核评价和中长期激励机制。要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淘汰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设备,加快节能降碳、老旧化工设备更新改造、清洁生产改造和工艺革新,积极开展绿色先进适用技术攻关及应用,增强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的高端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

  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这一过程中,重组整合、有序进退无疑是重要路径。作为改革重点之一,如何推动重组整合实现要素畅通流动?此次会议释放出明确信号——

  创新思维推动战略性重组,积极考虑并推进促进更高水平履行功能使命、更大范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大战略性、结构性重组,并超前考虑重组涉及的人员转岗、分流安置等工作,确保稳妥有序实施;突出主业、聚焦实业推进专业化整合,龙头企业要沿着产业链主动谋划推动重组整合,在更大范围内、不同层面间,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加大“两非”“两资”处置出清力度。

  王宏志表示,目前19个地方已经建立了“两非”“两资”处置多部门联动绿色通道,但还有一些退出任务较重的地方,仍没有建立。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推动绿色通道加快建立。要多措并举“减亏止血”,特别是“小散弱”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和中央企业,要拿出更大决心、更实举措,力争限期“清零”。

  此外,国资委还提出要形神兼备深化市场化机制改革,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前置事项清单”,提升外部董事素质和履职能力,推动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工作,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活力动力。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