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充分释放老年健康领域的人口红利

发稿时间:2024-03-26 15:25:27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蔡昉

  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把健康和养老问题落实在一系列政府工作部署中。作为社会保障重要内容的老年健康服务,需要以增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来推动;涉及老年人群的健康产业,则是银发经济与大健康产业的交集,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促进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意义,甚至超出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和涉老服务产业发展本身。要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出发,探索老年人健康产业发展,从供需两侧培育经济增长动能。

  人口老龄化加速带来的挑战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性发展和变化,低生育率导致的少子化和人口负增长,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也日益成为一个新的国情特征。从国际上通常采用的定义来看,2000年中国的老龄化率即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标志着整体进入老龄化社会;2021年中国的老龄化率提高到14.2%,标志着整体进入老龄社会;2023年这一数据进一步提高到15.4%。在过去十年里,老龄化率每年提高大约半个百分点。按照这个趋势,预计到2033年或2034年,中国老龄化率将会超过21.0%,标志着中国将成为高度老龄社会。

  在老龄化带来的诸多挑战中,老年人口的健康需求更为突出,供求矛盾较大。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为77.4岁,预期健康寿命为68.5岁。也就是说,中国老年人有8.9年的时间处于不健康状态,老年人群体中“长寿不健康”的问题较为突出。从国际比较看,预期寿命和预期健康寿命之间存在着十年左右的差别并不算异常。例如,作为高收入国家的澳大利亚、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巴西、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喀麦隆,虽然在预期寿命和预期健康寿命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三国均具有两个指标之间的差距,分别为12.1年、10.5年和7.9年。

  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老年人口规模巨大,相应地,处于不健康阶段的老年人规模也是十分庞大的。中国人口转变速度及老龄化速度之快,必然带来一个特有的现象,即老年人口规模迅速增长。按照联合国预测,2034年中国成为高度老龄社会时,65岁及以上人口总规模约为2.93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7.6%。可见,解决好老年人健康问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一个必须有所作为并且可以大有可为的领域,有助于显著提高人民福祉,同时创造新的人口红利,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现实意义

  在2035年如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等衡量,成色十足地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离不开以14亿多人口为基础的超大规模人力资源和消费群体的支撑。数亿健康老年人口,也必然是人口红利和超大规模市场的积极贡献者。因此,提高老年人健康保障、促进涉老健康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率,增加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供给。吸引和接纳大龄劳动者就业、提高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从而达到延迟实际退休年龄的目标,需要以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基本条件。提高健康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促进涉老健康产业发展,可以从健康角度提升老年人的人力资本,延长他们的经济活动年限。这方面的努力意味着对“新的人口红利”或人才红利的深度开发,从供给侧对劳动生产率提高和GDP增长作出贡献。

  二是有助于解除老年人的消费后顾之忧,释放居民消费潜力。老年人的健康消费固然是一个重要的需求因素,可以通过增加消费支出、促进需求结构“三驾马车”的平衡,从而增强社会总需求的可持续性,不断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与此同时,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老年人健康保障的充分性还有利于缓解老年人群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而使其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更加匹配。

  三是有助于补足在健康领域涉老基本公共服务和市场供给的短板,增进全体老年人福祉。“未富先老”的表现之一就是,在养老保障、老年人医疗和其他健康服务方面仍然存在着短板。补足短板总体上要遵循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统一的原则。在具体推进中,由于增进老年人健康可以收获“新的人口红利”,同时涉老健康产业也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创造出的人口红利或改革红利,直接表现为产出和收入的增长。

  老年健康领域的政策必要性和目标

  我们通常所讲的人口红利概念,实际上具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从狭义上说,人口红利是指在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快、数量多和比重大的条件下,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供给、资源重新配置、储蓄率和投资回报率等,均有利于形成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这个意义上,长期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从广义上说,在任何人口结构下,如果能够有针对性地投资于人,充分挖掘特定人群的超大规模优势,均可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创造有利的经济增长条件。可见,挖掘广义人口红利,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公共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

  具体来说,人口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具有负面影响,甚至带来冲击性的效应,譬如降低潜在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需求制约、加重养老负担等。然而,创造必要的制度条件,推动特定的产业发展,仍然可以充分利用人口老龄化的积极方面。例如,预期寿命和预期健康寿命的提高,可以成为“新的人口红利”的人力资本基础。即便是“未富先老”这一特征,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譬如挖掘诸多尚存的后发优势潜力。因此,在更高程度的老龄社会,同样蕴含着可供挖掘的人口红利。

  促进有关老年人健康的产业发展,是商品生产与公共品供给相交织的领域,因而也是营利性投资与产业政策相结合的领域,在带来私人回报的同时产生社会收益。因此,促进老年健康保障和相关产业发展,也应该在健全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推进适老化改造、实施大健康产业政策等方面发挥政府作用。促进老年人健康产业与资源配置、产品和服务定价,以及供求调节方面的市场机制有效结合。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