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四部门主要负责人回应民生热点问题

发稿时间:2024-03-11 14:19:34
来源:新华社作者:记者 吴雨、黄垚、冯家顺

  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2024年从哪些方面重点推进稳就业?怎样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疾控体系建设有哪些新变化……在约1小时40分钟的时间里,4位部门主要负责人集中解答了12位记者提出的问题。

  9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来自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主要负责人,回应民生热点,介绍惠民利民举措。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教育部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将如何发力?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去年底毛入学率超60%。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建成教育强国、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在拔尖创新人才和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上发力。“这也是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人才需求的关键一招。”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从发现、选拔、培养和评价全过程来理解和推进。”怀进鹏说,在打牢基础方面,教育部门将在基础教育中推进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把科技工作者、科学家请进校园;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中,鼓励高校各展优势特色,围绕经济社会急需人才加强培养。

  怀进鹏表示,教育部门将加大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在其学术生涯起步阶段就开始提供长周期、高强度、稳定支持。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上好学”的愿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怀进鹏说,这旨在让整个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真正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

  他介绍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质量差距,进一步增加优质学位;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优质教材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怀进鹏说,今年在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方面,将选择一些应用急需、条件具备的地方来建设示范应用平台,同时向中西部、边远地区加大国家资源整合力度,从而更好因材施教,提高学校治理能力。

  五方面发力稳就业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就业牵动千家万户的生活,也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23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今年人社部门将从哪些方面重点推进稳就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介绍,今年就业市场开局良好,企业开工复产、农民工返岗流动平稳有序,求职招聘活跃度上升。“我们对保持就业局势持续稳定有信心、有底气。”王晓萍说。

  但她同时提到,当前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仍待破解,稳就业还需付出更多努力。人社部门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重点从稳定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技能、优化就业服务、保障重点群体五方面发力,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

  具体包括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进一步加大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扶持力度,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王晓萍说,当前适应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的数字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仍然稀缺,钳工、焊工、养老护理员等一线技工普遍短缺。

  据介绍,人社部门将在服务产业发展、创新培养方式、畅通发展通道、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社保卡问题,王晓萍表示,人社部门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实做细社保卡居民服务应用,推出更多数字化应用场景,逐步实现全国“一卡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广泛的社保卡服务。

  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多措并举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

  如何找准城市更新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用为城市“体检”打比方:要从住房到小区,从社区到城区,查找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

  “‘体检’找出来的问题,就是城市更新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倪虹表示,城市更新的目的,就是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城市里能够更舒心、更安心、更幸福。

  他介绍,今年全国将再改造5万个城镇老旧小区,建设一批完整社区;再改造10万公里以上城市地下管网,再启动100个城市、1000个以上易涝点的整治。

  谈及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倪虹强调“房住不炒”的定位,并表示要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从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指导各地编制好住房发展规划。

  倪虹说,一方面,要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另一方面,要下力气建设好房子,让群众能够住得健康、用得安全方便。

  倪虹表示,城市政府要用好调控自主权,根据人口情况、供需情况以及保障需求,编制好、实施好住房发展规划,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

  “要一视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倪虹介绍,目前,全国31个省份312个城市建立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报送“白名单”项目6000多个。其中,有82.8%是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项目。截至2月底,商业银行已经审批贷款超过2000亿元。

  倪虹表示,要一手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手抓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供给,以“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等多样化、多元化方式,着力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和农民工等住房问题。

  传染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 筑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监测预警更加灵敏、应急处置更加有效、技术手段更加先进、综合监督更加有力、科普宣教更加接地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用五个“更加”总结了国家疾控局成立以来在疾控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

  “不管哪个地方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都能第一时间派出国家队支援。”王贺胜介绍,全国已建成20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应急处置更加有效。

  据介绍,去年12月甘肃积石山地震发生后,甘肃和青海承建的3支国家队立即赶到灾区,助力实现灾后无大疫。

  “我们还将新建5支国家队,并且在全国所有市、县建设基层应急小分队,进一步提高传染病应对处置的能力和水平。”王贺胜说。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5天缩短到4个小时;国家层面建立了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病原体的技术体系……我国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和信息技术,提升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中国疟疾感染病例减少至零;结核病的发病率稳步下降,成功治疗率保持在90%以上;麻疹、乙脑、流脑等疫苗可预防的多种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国在遏制重大传染病、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方面所做的努力,取得显著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筑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切实为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王贺胜说。

  “传染病流行没有国界,防范应对全球传染病大流行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携手同行。”王贺胜表示,疾控部门将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推动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国家的合作,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