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经营主体规模再上新台阶

发稿时间:2024-02-05 11:08:20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记者 曾诗阳

  经营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其活力体现着经济发展活力。随着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建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各类经营主体呈现较高活跃度。2023年前11个月,全国新设经营主体3020.4万户,同比增长10.5%。

  营造良好环境

  过去一年,一系列扩大内需、提振信心的政策举措持续释放红利。

  个体工商户是我国数量最多的经营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市场监管总局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提升发展质量的指导意见》,明确“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三型和“名特优新”四类个体工商户的认定机制和培育措施。

  2023年,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2258.2万户,同比增长11.4%。截至202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1.24亿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任端平表示,全国个体工商户发展总体平稳向好,活跃度和营收水平实现双提升。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印发以来,各部门各地区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权益保护等方面密集推出配套举措。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706.5万户,同比增长15.3%,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200万户。

  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一年来,进博会、消博会、服贸会等重量级活动相继举办,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等含金量高的举措接连落地。

  2023年前11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078家,同比增长36.2%,众多跨国企业用实际行动对中国市场投下信任票。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表示,各类措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如企业开办时间大幅缩短、外资企业数量增加以及全球营商环境排名提升等。这表明我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进一步增强了国家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切实解决问题

  “银行纷纷推出金融产品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1000万以内的信用贷款数量明显增加。”兰州和盛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祥感受到,近年来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得到更有效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介绍,2023年末,私人控股企业贷款余额超过41.2万亿元,全年增加3.8万亿元,同比多增9500亿元;授信户数716万户,增加116万户,同比多增8万户。

  激发活力、稳定预期,就要为广大经营主体解决真问题。

  纾困帮扶方面,2023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2万亿元;金融支持方面,截至2023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7%;引领高质量发展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企业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1.85万亿元。

  2023年以来,我国经营主体提质扩容,经营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经营主体占比分别为5.8%、10.2%、84%,“四新”经济企业占比39.4%,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我国还大力破除行政性垄断和地方保护,推动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依法查处各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2023年,我国在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政府进一步降低招投标交易成本,规范信用信息修复工作,并破除了地域、行业、资质等方面的门槛限制,使政府采购流程更加规范和透明。孙文凯表示,这些举措提升了中小微企业发展信心,并促进了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合作交流,共同推动产业进步。

  提振发展信心

  强化服务保障是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的重要手段。过去一年,市场监管总局会同13部门构建多元帮扶机制,开展第二届“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共召开个体工商户座谈会2.92万场、走访个体工商户429.63万户,协调解决问题诉求和实际困难17.46万件。

  各地各部门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问题解决渠道,健全完善多层次的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万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太兵说:“2023年,湖南组织了湘商回归座谈会等多场活动,听民营经济所言,想民营经济所想,急民营经济所急。”

  《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各级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建立健全联动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签约、建设、投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交流服务,对于了解经营主体需求、推动政策落地及释放活力潜能具有重要作用。”孙文凯表示,相关举措一方面提高政策透明度,增进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能更高效地收集企业诉求,促进政策反馈和迭代。此外,为企业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促进思维碰撞和创新发展。

  2023年,我国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多种所有制企业良好发展态势更加清晰。在平台经济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监管领域,稳步推进事前合规、事中审查、事后追责常态化监管思路;连续5年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通过监管执法清费、治乱;大力开展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助力经营主体提升信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蒲淳介绍,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累计为各类经营主体修复行政处罚信息85万条,修复经营异常名录信息496万条,修复个体工商户经营异常状态1776万户,依法解除这些经营主体在招投标、投融资、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的限制。

  蒲淳表示:“我们将着力优化对经营主体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从规模结构、活跃程度、合规经营、创新和竞争能力、经济效益、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各地区、各部门更加重视提高经营主体的发展质量,在量的合理增长基础上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