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郑新立:坚持系统观念,推进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

发稿时间:2023-12-25 19:56:18

  【编者按】:12月21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厦门市委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改革(2023)年会暨地方全面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层研讨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本文为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的演讲内容。
图片

  在纪念改革开放45周年的重要时刻,来自全国各地改革战线的同志们汇聚在厦门,讨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大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系统观念是根据改革发展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出的一个新概括,是唯物辩证法的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运用系统观念促进改革与发展的深度融合,应当紧紧抓住扩大内需,针对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来深化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遇到问题不能绕着走,要敢于在矛盾的焦点上切一刀。我觉得当前应当抓住以下三个改革的重点。

  第一,围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首先,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和带动作用。改革要着眼于建立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王勇同志当国资委主任的时候,国资委出台了《发挥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和带动作用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非常好,现在回过头来看,《若干意见》真正发挥出了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的骨干和带动作用,释放出了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巨大的潜力。

  其次,围绕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来深化改革。现在影响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是其经营决策机制。企业的经营决策是考虑近期收益还是长远发展,取决于股权结构和决策机制。我们现在强调国有企业对国有资产要保值增值,强调利润和税收,特别是对企业领导者实行目标责任制,这不利于国有企业经营决策注重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实际上针对这个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了解决方案,就是要通过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国资的管理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成立若干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一般国有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要实行产权多元化,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吸收社会资本介入,建立以股权多元化为主的制度,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特别是高管持股。但是还有一种改革没有推进,即高层管理持有的股份在任职期间和离任之后的四五年之内不允许变现,这就把高管收入同企业的经营效益以及长期的经营效果紧紧绑在一起,将有利于改变企业的决策经营机制,更注重长远发展。我希望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这样才能打赢中美科技战,真正发挥国有企业主力军的作用。

  第二,围绕建设农业强国和乡村振兴改革城乡分割的旧体制,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新体制。城乡融合的发展目标,就是总书记提出的要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实现这样的目标,才能够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中央文件多次提出要打通城乡市场的壁垒,建立城乡一体化市场体系,而且要实现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和自由流动。农村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靠农村自身的积累是不可能的。要动员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强国和乡村振兴建设中。总书记在202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了我国农业农村现在存在的三个短板,这三个短板可以说点中了“三农”问题的要害。一是农业劳动生产力低。二是农业收入水平低。三是农业国际竞争力低。2022年,我国进口的农产品和食品总额高达3万亿元。而农业增加值一年是8万亿,进口就占了3万亿,而且在迅速的增长,这样一种条件下,农民增收靠什么?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扩大出口,把我国具有优势特色的农产品卖到全世界。答案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现在总体来讲,城乡市场应该是农村要素、城里要素能够双向流动,而且是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一种市场机制。

  第三,围绕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建立有利于社会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在教育领域,现在我国的大学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这是很大的进步。但美国大学毛入学率是87%,我们还差27个百分点,美国人均教育经费支出现在是中国的7倍。我觉得应当鼓励社会办学。美国大学里面办得最好的就是民办学校,哈佛大学就是一个民办学校,将来我国的大学里面可能出现一些民办的创新型学校。在医疗领域,美国的医疗费支出占GDP的18%,我国只占GDP的7%,人均医疗卫生支出美国是我国的30倍,但是美国去年人均预期寿命只有76.1岁,中国是77.93岁,比美国多了1.8岁,这说明了我国的制度优越性。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还要加大长期护理险的投入,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长护险投入。像上海、青岛等地方进行长护险试点很多年,仅护理师就业岗位就可以增加2500万个,农村农民进城以后可以通过培训成为护理师,为农民工提供保障房等等,通过社会事业发展扩大服务就业,对解决当前有效需求不足发挥重要作用。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