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把握“三个务必”的思想内涵与历史意义

发稿时间:2022-11-03 10:49:31
来源:光明网作者:史小宁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如此强调“三个务必”,既是进一步彰显党性与人民性内在统一,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现实需要,又是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理论自觉和政治清醒,不断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现实选择,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意义。

“三个务必”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宗旨,这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也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忘记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和生机活力,就会失去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在这里,党性就是指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质特性,具体而言,我们要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党性与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内在统一的,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也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三个务必”的视角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极端重要性,这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和行动价值的鲜明宣示,对于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是基于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个务必”要求全党同志“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力量源泉,这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财富。70多年前,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之所以提出“两个务必”对全党同志进行警醒,就是因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预见到革命即将胜利,但是“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此,如何使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考验,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就成为当时我们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面临的全新的历史课题。正是在“两个务必”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和制度基础。在“三个务必”中对“两个务必”的一以贯之,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时深邃的理论自觉、历史自觉和实践自觉。

“三个务必”要求全党同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反映着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凝练总结和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实践要求。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锤炼了中国共产党不畏强敌、不惧风险、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善于斗争的政治品格。新时代以来的十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挑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的新考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总布局的新要求,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取得了历史性胜利,靠的就是我们义无反顾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失败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条。只有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才能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解决重大矛盾,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另一方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还突出地体现在勇于自我革命上。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在新时代,我们党内还存在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等问题,这致使党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执行不力的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使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成功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是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显著标志。因此,在“三个务必”中再次呈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自我革命这一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总之,“三个务必”思想内涵丰富、历史意义深远,三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共同生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并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党在新时代的革命性重塑和革命性锻造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